國際市場復蘇乏力 供應過剩壓力猶存
油價年內會否第四次下調(市場觀察)
新華社記者 劉 雪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9月17日 第 02 版)
國際原油市場的復蘇之路并不平坦。經過8月中下旬的快速攀升,進入9月,國際油價不斷向下調整。受此影響,在“二連漲”之后,9月18日24時,中國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再次開啟,國內油價有望迎來年內第四次下調。
8月中旬,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曾一度重返每桶50美元,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也升至每桶48美元上方。而9月1日這兩大全球基準油價分別跌至每桶45.45美元和每桶43.16美元。雖然后期有小幅震蕩回升,但國際油價已無力挑戰前期的高點。
在專家看來,國際原油市場的復蘇并不像先前料想的那么順利,尤其是供應過剩的壓力依然不容小覷。
東方油氣網的特約專家表示,今年上半年加拿大等產油國遭遇黑天鵝事件導致供應削減,這些因素幫助國際油價在1月到6月之間翻了一番。現如今,這些產油國形勢大多已扭轉,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的壓力卷土重來。
今年二季度,國內外主流觀點普遍預期全球石油市場有望在下半年實現供需再平衡。如今看來,此前的料想似乎過于樂觀。
9月13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由于原油需求放緩,而供應卻在增加,預計到2017年上半年前全球油市將維持供應過剩狀態。
今年8月,歐佩克石油產量創出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由于需求增速放緩,供應不斷增加,經合組織原油庫存量也升至歷史高位水平。在重壓之下,8月初紐約原油價格一度失守每桶40美元關口。沙特等產油國不得不重提限產口號以提振市場。不過到目前看,產油國喊口號式的救市策略,實際起到的提振效果并不持久。國際油價在8月中下旬經過短暫興奮之后,進入9月很快重歸平靜。
中宇資訊原油分析師高承莎表示,近日投資者對于產油國會議結果預期的樂觀心態開始左右搖擺,加之美聯儲議息會議消息的多變,導致美元出現漲跌拉鋸走勢,由此預計,短期內國際油價或將延續寬幅震蕩。
資本市場上,投機基金也在不斷轉換風向。美國商品期貨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8月9日到23日的兩周內,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中投機基金凈多持倉量上漲37%,而在接下來的兩周里,凈多持倉量下降19.2%。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表示,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供應過剩的壓力將持續到明年上半年,這使得石油市場上投資者積極性受到打壓,國際油價缺乏上升動能。
受國際油價震蕩下調影響,我國成品油價格在經歷“二連漲”后,有望迎來一次小幅下調。這將是今年以來我國第四次成品油價格下調。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調價生效時間為調價發布日24時。
上一輪國內成品油調價發生在9月1日24時,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205元和200元。受中秋假期影響,9月18日24時,我國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將開啟。
“目前來看,本輪成品油調價不會擱淺,但可能是今年以來的最小降幅。”國內能源研究機構隆眾資訊油品分析師李彥表示,預計9月18日24時調價窗口開啟時,國內汽、柴油降幅分別為每噸120元和115元,折合92號汽油每升下調0.09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1元。
國際能源研究機構安迅思數據模型測算,按照目前國際油價水平看,9月18日24時國內汽柴油零售價降幅預計在每噸10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下調0.08元和0.09元。
雖然下調預期一直存在,但受到節假日出行旺季提振以及后期“十一”長假臨近的影響,加油站仍在加緊備貨,國內成品油批發市場上的汽柴油價格仍呈現漲勢。
本輪國內成品油調價周期是今年以來第十八輪周期,汽、柴油價格經歷兩次擱淺、三次下調、六次上調、六次因國際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而不調整。至此,今年以來,中國汽、柴油價格累計分別上漲每噸470元和4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