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產能結構逐步優化,產業布局趨於合理,綠色發展全面推進,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其中最搶眼的是鼓勵外資參與國內石化企業兼併重組。
重點任務方面,意見要求,一是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嚴格控制尿素、磷銨、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純堿、黃磷等過剩行業新增產能。二是統籌優化產業布局。有序推進沿海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建設,煉油、乙烯、芳烴新建項目有序進入石化產業基地。三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四是促進安全綠色發展。五是健全完善創新體系。圍繞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高端需求,重點發展高性能樹脂、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成立若干新材料產業聯盟,增強新材料保障能力。六是推動企業兼併重組。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兼併重組,支持中國大型石化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提前做好風險應對預案。七是加強國際產能合作。
意見提到,探索通過保險補償機制支持化工新材料首批次應用。引導金融機構實行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大力發展能效信貸、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
外資迎來結構性「拐點」
數據的升降揭示在華外資企業的重構趨勢。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設立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380餘家,投資額較大的行業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電池、飛機零部件、整合電路和晶片等研發生產的制造業,還有醫療、養老、電子商務、雲計算、物聯網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服務業。
隨著內地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出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等特徵,在華外資迎來結構性「拐點」,從要素成本驅動轉向創新研發驅動,從制造業流向服務業,它們正在加速重構以抓住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設立的地區總部、研發機構等高端功能性機構繼續集聚。目前,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超過2400家。
「中國政府加大對創新驅動和消費驅動型經濟的投入。我們有充分理由期待中國經濟的光明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機遇。」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