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主板發審委定于20日召開2016年第112次發審委工作會議,審核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主板發審委第114次發審委工作會議和創業板發審委第44次發審委工作會議定于22日召開,各審核兩家公司的首發申請。此外,本周將有超訊通信、江蘇銀行等6只新股申購,擬上市企業的預披露也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此前中央提出,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業內人士認為,“促改革”與“強監管”齊頭并進,A股的融資功能有望穩步恢復。
促改革助力健康發展
券商人士介紹,今年以來,首發企業上會數量具有周期性波動特征。1-3月,每周有6家及以上企業上會;4-6月,每周上會的企業數量縮減至4家;6月中下旬以來,數量開始增加。同時,一級市場的新股申購穩步推進,大盤藍籌股進入市場視野。以本周為例,共有6只新股供投資者申購,其中除超訊通信、三祥新材等實體企業外,還有江蘇銀行,后者被業內視為城商行對接資本市場時隔多年之后的再度“開閘”。
根據證監會7月15日最新披露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申請企業情況”,截至7月14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83家,其中已過會116家,未過會767家。至于擬上市企業的預披露,公開統計數據顯示,7月以來已有59家企業進行了預披露。券商人士指出,就IPO排隊和審批情況來看,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正在穩步恢復。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李劍閣指出,股市的首要功能還是融資,只有這樣,資本市場才能真正和實體經濟銜接起來。如果只有交易功能,沒有融資功能,那么炒作資金的進進出出和實體經濟就沒有關系了。
券商人士指出,從目前股票市場融資功能穩步恢復的路徑來看,與改革保持著密切關聯,最為明顯的便是今年以來關于強制退市和規范并購重組的多項改革舉措。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滬深兩市超過50家上市公司因各種原因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涉及金額高達1367億元。不排除未來有更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流產”的可能。同時,隨著欣泰電氣確定因欺詐發行和信披違規而強制退市,資本市場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和價格信號功能進一步完善。種種舉措均有助于融資功能的穩步恢復。
強監管護航良性運行
德勤中國相關負責人指出,重組新政以及首單欺詐發行強制退市案例的落地,是相關制度改革、機制體系建設趨于完善的信號,也是“強監管”的重要表征。“促改革”與“強監管”齊頭并進,推動資本市場良性健康運行。以加強重組監管為例,證監會日前不僅對相關規則進行了完善,而且推出配套措施,加強對“忽悠式”、“跟風式”重組的監管,優化并購市場生態。同時,證監會每周五均會公布行政處罰案件的相關情況,從優化信息披露、規范大股東行為、嚴查內幕交易及操縱股價等多維度切入,監管部門稽查執法常態化特征明顯。這一切都表明,資本市場的監管力度正在進一步加強。
此外,投行人士介紹,監管部門針對IPO生態圈的“凈化”行動正在加緊推進。證監會日前專門部署了首次公開發行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執法行動,全面覆蓋IPO各大環節。中國人民大學專家分析,“強監管”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這一底線的必然要求。監管部門從市場規則、參與主體等多個角度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有助于構筑資本市場的“安全網”,推動創新、發展、穩定等關系的優化,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促改革”和“強監管”環環相扣,進階式推進,確保資本市場發揮直接融資功能、服務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