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卓
歷經2015冷年價格戰的慘淡收官,2016冷年如臨大考的空調廠商們終于可以暫舒一口氣了。冷年是空調行業內的一種通用說法,從前一年的9月份開始到當年的8月份為止稱為一個冷年。
7月13日,奧維云網(AVC)在“2016年度智能空調產業高峰論壇”上發布相關行業數據稱,2016冷年空調銷量達到4669萬臺,同比增長4.7%;銷售額1543億元,同比增長2.1%。同時,自今年3月開始,空調市場價格出現回升、并有所企穩。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由于2015冷年行業庫存高企、2016宏觀經濟仍不樂觀,空調業的止降回暖可謂出乎意料。奧維云網空調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認為,受多方因素影響,一度深陷惡性競爭的空調價格戰也將有望偃旗息鼓。
多位業內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在國內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價格戰不是解決空調行業瓶頸的有效方法,但短期內價格戰仍將持續,只是態勢趨緩。同時被強調的是,個性化、尤其是智能化、注重服務性的高端化產品將成為未來發展主流趨勢,將從根本上改變空調產業的結構性矛盾。據預計,5年后,中國智能空調市場占有率就將突破70%。
價格戰偃旗息鼓?
為業內普遍關注的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空調行業進入行業格局與產品結構的調整期,多年高速增長的勢頭不復存在。品牌混戰,行業陷入價格戰的惡性競爭泥潭。2015冷年的價格戰甚至遭遇發改委的緊急叫停。
與此同時,互聯網+、電子商務方興未艾,消費者年輕化、消費咨詢的網絡化、線上產品價格的透明化,對傳統渠道形成不斷沖擊。“行業競爭加劇,宏觀經濟不樂觀,互聯網+的沖擊,讓所有空調品牌都感受到了轉型的壓力。”長虹營銷總經理楊軍在會上坦言。
也正因如此,今年3月開始,空調市場價格出現回升并有所企穩,可謂讓所有如臨大考的空調廠家們暫時舒了一口氣。
張彥斌分析指出,價格回升首先由于各廠家庫存壓力有所緩解。2015年冷年結束時,行業庫存高達4000萬臺,而截至2016年6月底,庫存已經降到3000萬臺以下,達到空調行業庫存合理水平;同時,原材料價格漲價,進入2016年,有色金屬、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強勢增長,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為保證利潤點紛紛開始從價格戰中抽身。
此外,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眾廠商的產品策略也在明顯從價格戰向價值戰轉型,尤其“智能”概念提出以后,各大廠商都開始將“提升用戶體驗”放到首要的發展戰略當中來。
不過,對于價格戰什么時候會偃旗息鼓,空調廠商們并不十分樂觀。廣東志高空調產品經理黃樹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盡管3月份開始價格回升,但2016冷年上半年(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的價格戰依然十分慘烈。并且,對于2017年的預測,他認為也只能說也許會有所緩解,很難結束。
空調智能化仍存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2016冷年空調銷量整體平穩,但智能空調卻呈現高速增長。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6年智能空調銷量從2015年的8%上升到16.1%,翻了一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論壇現場了解到,從中國制冷空調產業的趨勢來看,在變頻化、節能化、藝術化之后,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將主要集中在智能化上。并且,智能化還將促進家用空調產業商業模式的再造。
一方面各大空調企業相繼發布智能化戰略,積極探索智能化時代的全新運營體系和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從原材料的采購到制造、銷售,傳統空調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基于硬件產品及售后服務,而進入智能空調時代,空調企業也將跳出原有的模式框架,進而轉至以后方服務平臺為主的商業模式,構建廠家、空調、消費三方互動的智能化平臺。
不過,由中國制冷學會與奧維云網(AVC)聯合撰寫的《2016年中國智能房間空調器產業發展白皮書》也指出,當下智能空調的發展還存在“智能噓頭炒的熱,用戶體驗待提升;網絡安全存隱患,用戶需求待挖掘;行業標準待完善,各自為政難互通”的特點。
對于目前智能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海爾空調企劃部部長張新起也例舉稱,產品迭代速度慢,智能創新周期長;智能空調的成本擠壓傳統空調的價值鏈,傳統空調行業的價值鏈與智能價值鏈融合進程有待加速等。
張彥斌則認為,目前國內家電產業正處于智能化發展的初期,源于各個家電品類屬性的不一致,在智能化道路上的節奏是有差別的。在智能化進程中,空調品類雖然與彩電還不能相提并論,但在白電三大品類中,空調的智能化步伐還是遠高于冰箱、洗衣機。目前空調的智能占比僅為16%,未來的發展空間可以說才剛剛被打開。
據蘇寧云商營銷總部總裁助理吳丁劍預計,5年后,中國智能空調市場占有率將突破70%,2026年則將迎來真正的會員體系大數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