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言:「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文心,是寫文章所用的心思。7月7日,《文心--對話與對畫》展覽於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行,類比《文心雕龍》對語言文字的推敲琢磨,展覽於水墨領域展開探討。本次展覽展出13位藝術家的59件作品,以不同年齡層、不同題材、不同手法之間的「對話與對畫」呈現「水墨」在藝術實踐中的多樣可能。
本次參展的13位藝術家有董小明、宋玉明、陳湘波、文禎非、曾健勇、杜小同、黨震、陰澍雨、馬駿、潘汶汛、塗少輝、劉琦,他們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之間。展覽以「志隱」「矜重」「沉吟」「鋒發」4個主題,均取自《文心雕龍》,每個主題由一位年長藝術家領銜與兩位年輕藝術家作品互動,旨在從經典中汲取養分,以全新的創作形式,實現多樣可能之間的對話與對畫。
水墨的多種可能性
「志隱」板塊,陳湘波、陰澍雨、劉琦3位藝術家呈現古意在當下的生發,爽利的畫面、柔韌的筆觸、鮮明的色塊,多元的形式喻以複雜的情愫,志以定言,情繁辭隱;「矜重」,董小明、馬駿、潘汶汛則以懷古之筆意情趣與當代技術手段互動,吐納英華,莫非情性;「沉吟」,宋玉明、黨震、杜小同,明確的個人風格標榜藝術創作獨立思考的氣息,博喻釀采,遠邁不群;「鋒發」,文禎非、塗少輝、曾健勇3位藝術家在保證明確的藝術形象的同時,在抽象、裝置、雕塑等多個層面的互動上拓展「水墨」的邊界,文潔體清,習亦凝真。特約藝術家楊東鷹,則以現代兼備古意的雕塑和實用器作品串聯整個展覽,引導「文心」之線索。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文心》展覽突破「水墨」的局限,根據關山月美術館展覽空間因地制宜,現場以家具、奇石、文玩、植物等形式復原清雅文人環境,並有影像、雕塑、浮雕等手段的拓展來探索水墨的多樣可能,從營造和拓展兩個方向重建傳統水墨情境。
《文心》,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策展人朱小鈞表示,水墨藝術一直強調傳承,兩代藝術家的展覽多以師承關系出現。展覽的趣味在於今天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時代中,兩代人的創作在手法和形式上難以用年齡的幼長來區分。50、60後藝術家作品中呈現的活力不亞於70後藝術家;70後藝術家對傳統意義和價值的追求也亦不弱於前輩。他亦表示,兩代人經歷的是中國社會和文化發生重大變遷的歷史時期。在「新水墨」的概念不斷受到質疑的今天,當代藝術形式豐富多樣的語境中,獨立的思考和實踐更能體現創作者其「文之用心」,兩代藝術家的對話與對畫重新建構了我們對「水墨」這個領域的認知。同時,展覽現場的效果更會給觀者帶來驚喜。
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