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28

金錢作誘因的壞例子

2016-05-23
来源:香港商報

  金錢誘因(extrinsic rewards)包括金錢和物質例如:旅行、玩具等,除了影響一個人的內在價值,也會影響內在動力。

  破壞孩子內在動力

  內在動力(intrinsic motivation)也可稱作原動力,家長一般希望子女長大成為一個獨立個體,有主見、明理、能理智思考;但原來以金錢相關作誘因,正好破壞和削弱孩子的內在動力,本來應有的追求知識的欲望卻在缺乏金錢的推動下,變得以金錢出發,不願意主動嘗試。

  成年人會提出如金融界、娛樂界等職場也是以花紅或傭金作為獎勵,這做法是很正常的。筆者認為可從不同角度看一看:

  獎賞是量度才能的一個指標。

  本來做得好就有獎,但事實絕大部分員工都認為回報與付出不相稱(不論出多一個月,14個月或40個月花紅)。

  相反,純以花紅獎賞可能有反效果,當回報與期望不相稱時,員工一是覺得反感,又或覺得自己是否能力不足。

  部分人認為花紅是用來操控個人的行為。

  三個例子

  以下三個是以金錢作誘因的壞例子:

  1.只需參與,不用完成就有獎賞(engagement-contingent rewards)

  一般是孩子興趣不大,但家長想他們必須參加,例如:琴、棋、畫、游泳、跳舞。

  2.只要完成,就有獎賞(completion-contingent rewards)

  例如學完跳舞整個課程、游泳學完四式、鋼琴達八級,甚至吃完飯,做完功課,父母明顯指出要完成的要求。

  3.做得出色,就有獎賞(performance-contingent rewards)

  例如好孩子測驗考試拿一百分,比賽第一名,全級前三名等等。父母設定標準,將金錢回報與表現掛。

  以上三個例子會造成孩子做每件事情都向錢看,忽略其他重要的價值觀,例如責任、奉獻等。下周談以金錢作誘因的好例子。

  (金錢利誘三之二)

  兒童理財顧問 李錦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