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2

香港经济警钟敲响

2016-05-17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经济警钟已经敲响:楼价下跌、内地访港旅客下跌、零售寒冬,加上失业率回升,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接受本报专访时表明,经历10年增长後香港经济渐见饱和,当前正值下行周期的开始,「若预期只消一至两年时间即可重拾增长,未免太过乐观。」香港商报记者 谭之颖 邝伟轩

  「当前香港经济正值转角、由上行转至下行的阶段。」关家明如是说。他强调,奢望香港经济短期内翻身,未免过於乐观:「不希望这是一次漫长的下行周期,以及要经历深度调整,但若想用一年半载的时间走出低谷,在一般经济周期是难以预见的。」

  自回归以来,香港经历了两个明显的经济周期。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後,香港经济亦步入「萧条年代」。楼价由1997年10月,跌至03年「沙士」期间才见底。及後香港经济明显复苏,直至2015年才再度见顶。对比回归过後因楼市泡沫爆破造成的「深度调整」,2016年的滑落,又会否重蹈18年前的覆辙?

  可幸的是,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後,港人或许已变得精明。关家明称,与1997年不同,香港当下未有经历金融风暴,加上现时整体经济体系杠杆并非处於极高水平,加上现时政府的杠杆比率,亦远较回归初期稳健,故相信香港的经济基调将较1997年为好,楼市亦不会重演1997年後暴跌60%的情景。

  供给侧不足GDP难升

  「香港经济放慢是自然现象。」关家明直言,香港当前经济的供给侧相当不足,人才不够,土地也不够;但2007年到现在,本港经济发展虽然有快有慢,惟一直保持增长,反映本港经济仍然稳健。

  「不过,经过10年的经济上升期现已开始饱和。」关家明警告说。香港去年的外贸数字出现负增长,旅客的人数亦创近年新低,他坦言,今明两年香港的经济增长仍困难重重,外贸和旅游业的负增长会是拖累香港增长的原因。此外,政府投资的大型基建项目数目虽然增加,但拨款往往未能通过,而导致大型基建项目的投资难以对香港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除了零售舖租租金仍有下跌空间,楼市跌市也未停过,就有如时光倒流至97年经济刚开始倒退的时期,大家都常误以为楼市和经济已回落到低点。但关家明强调,香港现时才刚踏入经济下行周期,而楼价跌势仅历一年半载,现时作出「the worst is over」(最差的时刻已过)的结论可谓言之尚早。「现时全球大环境都在下行,以为香港可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长可以回升的想法,未免太过乐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香港经济增长率为2.2%。关家明说:「香港的经济容易受外地影响,尤其国内经济放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稳定,对香港本身的内部消费有影响。」他续称,内地经济放缓下对零售店舖将首当其冲,预料店舖租金仍未见底。他又表示,香港的出口数字能维持零增长而没有倒退,主要依靠出口货量增加而不是靠价格增加,而香港服务业亦面临类似的压力,所以香港的经济要达到IMF预期的2.2%目标,实在不容易。

  内需仍足撑起港经济

  去年起内地访港自由行旅客只能「一周一行」,使香港零售业受到重创,只能倚靠内部需求支撑局面。关家明认为,现时香港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由内需驱动,「两个主要的产业,即房地产和零售,同样有内需和外需。外需就是旅客消费对零售的支持和对房地产的投资。虽然现时内部消费对两个产业的经济贡献减少,但相信足以让经济增长维持一段时间。」

  但关家明又表示,现时小部分行业的工作职位供过於求,料会刺激资方加薪吸人才投身行业。随着工资增加和财富累积,相信整体内需仍足够支撑本港经济。

  香港需及早发展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Fintech)席卷全球,在香港却仍处萌芽阶段,远远未成气候。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称,短期而言,纵然金融科技未必能为香港带来突破性发展,惟本港必须尽力开拓,「做蒙唔保证一定有,但唔做就咩都无。」关家明强调,香港不仅需要金融科技实现创新,更应追上其他国家在金融科技的进度,推广金融科技能为香港增加出口及外贸的优势。惟他强调,即使当刻投入金融科技,短期未必可为本港经济带来重大贡献。

  金融科技有利有弊

  金融科技被金融才俊热捧,关家明强调必须注视当中利弊,「比特币(Bitcoin)虽然被视为新兴交易媒介,用家可藉此减少中介成本。但须注意,部分用家或利用比特币从事赌博活动或隐藏杠杆,故金融科技的利用,对社会有利亦有弊。」不过,即使金融科技对社会的效用短期内无法体现,他认为仍要尽力投入,「做蒙唔保证一定有,但唔做就咩都无。」至於「万众期待」的深港通,关家明认为,深港证券市场连接应为香港带来正面作用,既可减少两地市场的隔膜,亦可扩大两地资产市场的规模。他解释,深港通的开通能有助内地金融体系走向全球化,两地市场隔膜的减少能扩大双方资产市场的规模。

  深港通作用正面

  关家明强调,深港通的开通将不会是简单的市场整合问题,而是涉及政策和时间的掌握技巧、能否符合当时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开通後营运情况等等。他说:「长远而言,『深港通』对香港有正面影响,但按技术层面分析,『深港通』开通是否立刻利好香港经济,则难以定夺。」

  输出公共服务添经济动力

  「自由行」为香港带来的「红利」看似走到尽头之际,哪些未被发掘的领域,可带动经济再次腾飞?关家明认为,在金融、房地产、旅游业以外,发展教育、废物处理和医疗等公营服务,既可服务港人之余,更可输出海外,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过去十年,钟表珠宝店舖「成行成市」,零售业不知不觉已成为港人的「命根」。关家明却指,零售业其实不具效率:「零售行业需要大量人才,其劳动密集的性质,反映了生产力确实相当低。」

  教育、环保和医疗等领域则被视为「低效率、低收益但高成本」。关家明认为,相对发达国家,香港在上述领域的确欠缺竞争力,但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相比仍略胜一筹,加上周边地区对高档医疗的需求殷切,对该等国家而言,香港的医疗服务可算极具吸引力。

  转攻废物处理

  关家明续指,香港的医疗服务既面对海外庞大需求,港人在医疗服务需求至今仍未得以满足,故香港绝对可考虑大力发展医疗产业,并将之输出。除了对外输出医疗服务,他又表示,本港亦可考虑转攻废物处理:「从日本及北欧国家的经验来看,香港不仅可於境内发展废物处理产业,更可将相关服务输出,协助他国处理废物问题。」

  面对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除了不断讲求创新,关家明认为,香港亦可从他国「偷师」後再予以应用:「不一定单纯讲求原创,周边地区的经验其实可以『抄』、可以『学』,再应用於香港,而这亦反映了香港作为开放性的经济体系,是相当重要。」

  谁都不想香港被边缘化

  面对香港「被边缘化」之说充斥的今天,关家明认为,香港要保持竞争力,非单纯凭藉人力物力投入即可判断,反而维持香港经济体系的弹性、具开放性和国际化程度共三大特性,才是维持竞争力的法宝。

  竞争力取决於弹性与开放程度

  访问期间,关家明多次以「弹性」及「具开放性」两个词语,解答香港「被边缘化」的问题。关家明说,一般经济体系「被边缘化」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欠缺周边的竞争;二是在发展过程中当放弃或错失部分优势或价值後,竞争力随之失去。

  经济高度开放一直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因素。关家明称,香港没有关税、各行各业及资金可自由进出,加上信息可自由传递,上述因素绝对是香港作为绝对自由经济体系的基石。

  关家明认为,香港对企业以至行业的规范一向宽松,加上较少引入行业保护条款,一定程度保持了香港的竞争力;过往欧洲及美国经验显示,若一个行业「被保护」的话,不消5年至10年,即会沦落至相当凄惨的地步。

  要维持竞争力,关家明表示,保持竞争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从制造、服务以至金融业都要面对竞争问题,须知道有竞争才有进步,若追求没有竞争的行业是不切实际……要强迫自己与人竞争,香港才可从中找到自身长处。」

  本港能承受资金外流冲击

  港元兑美元汇价年初险些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水平,市场随即掀起一轮走资恐慌。问及资金从香港流出,会否是经济衰退的触发点,关家明强调,香港金融市场极具弹性,即使再次发生大规模走资,仍可承受资金外流带来的冲击。

  港银行体系结余不合理

  「(香港) 银行体系结余跌至接近零,才算重返合理水平。」关家明说,当前银行体系结余「极不合理」,只有重返低位,才算体现常态。出现上述现象或许意味资金大幅流出,但他认为,香港作为中介地,资金理应在此流转,「若(资金)完全无入无出就有大问题了!」

  正常经济体的一般资金流转,理应不会对经济构成重大影响。关家明说:「历史经验显示,资金流向并非单纯反映经济周期,若资金单向大幅流出,或代表社会及政治制度出现动荡。」他预计,香港制度全面,出现上述情况的机会不大。

  在人民币贬值浪潮下,不仅引发大量资金从内地经香港流出海外,同时导致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减少。关家明称,内地去年走资情况看似相当严重,但相对全球金融总量而言,有关金额的比率相当细小,情况反映了香港市场具有相当高流动性,完全能够驾驭全球资金进出。

  在金融体系具有高流动性的背景下,关家明称,虽然香港或再面对更大规模走资,但香港金融市场弹性相当高,故相信仍可承受因而带来的冲击。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