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奇葩祭品脱离清明本意

2016-04-01
来源: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有话要说
  清明临近,宁波甬城祭祀市场再迎旺季。除了传统的纸钱、香烛,今年各种祭祀“潮品”亮相,“海鲜大礼包”、“财富套装”等祭祀用品越来越“土豪”。
  (3月30日《现代金报》)
  清明扫墓为的是让后人铭记祖先。正是基于文化传承的价值,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

  但如今的清明祭祀正悄悄变味,燃烧的祭品从黄纸、冥币到“元宝”、“牛马”,从“家用电器”到“洋房”、“轿车”,令人眼花缭乱。一整套下来,需要好几百元。“财富套装”之类的祭品更是低俗。
  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清明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全国的“白色消费”高达100多亿元。如此行为,消耗了大量资源,又污染环境,破坏了墓地肃穆的气氛。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佳节念故人。追求民俗文明,祭祀“清明”,就是要让人们的祭扫活动简约、低碳和环保,这既是当下社会赋予吾辈的责任和义务,也当是先辈乐见其成的企盼与遗愿。
  清明扫墓重在缅怀逝者德行、弘扬先人品格、实现先人夙愿,一束鲜花、一份简单祭品足可表达心愿。“奇葩祭品”不过是折射出当下人们的功利思维、攀比心态和低俗文化,满足的其实是自己的虚荣心。
  遏制“奇葩祭品”盛行,让祭扫活动回归清明,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对有形市场的有序监管,更需致力于对国人实施移风易俗的观念更新。张玉胜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