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鍾書《民國十家》
漫道諸子成一體
暢鍾先生是本報特約撰稿人,曾為本報撰寫多篇關於民國研究之作,文筆凝練,意味深長,但大多就民國諸子之個別觀點或事跡而論述。近日其大作《民國十家》上下兩冊出版,《新經濟》雜誌提前選取暢鍾先生部分研究成果發表,并在開欄語中介紹,指其「以一人之力,苦心孤詣,完成民國十家之研究,其眼界之高、涉獵之廣、結論之獨到,不啻有撥雲霧見青天之感;而其作品本身,從文筆、風格到思想深度,儼然民國氣象;批閱其中,民國大師風貌宛然顯現,而諸家之學術貢獻更是粲然可解,能掃清今人諸多關於民國學術思想之似是而非的見解。」
民國熱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作品層出不窮,不乏佳作。但就民國諸子之整體學術思想的邏輯梳理、精神特質或曰其體系之層次,重要之貢獻似未到位,尤其是尚未見到將民國十家之整體學術思想進行剖析評判使之粲然可解,并在基礎之上進行對比參照之作品。
厘清誤區研究方法標新
對於民國十家的研究,暢鍾先生選取角度於前人頗為不同。他在《民國十家》自序中的介紹:書中所選十位民國學人: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胡適、張君勱、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辜鴻銘、宗白華等,對每一位大家之研究均力圖挖掘其學術理念、學術目的、學術研究方法以及其內在邏輯,學術思想之階段性變化以及其內在原因,并進而挖掘其精神特質并分析其與學術思想以及成果等諸問題之間的關系。本書所運用的方法是以縱向與橫向兩個角度而展開,所謂橫向,即是其學術思想空間之展開,所謂縱向,即是其學術內容隨時間而表現出之異同以及其內在邏輯之展開。
暢鍾先生認為,人們對民國時代諸大家之認識,從最初的時代決定論漸次走向了對其精神價值與學術價值之論述,但此種論述,近年以來存在種種誤區,此種誤區集中表現於兩個方面,其一以其趣聞軼事認作其生活之本質,看不到諸多趣聞軼事不過是其精神理念以及學術思想之自然之流露或有意之刻畫,而對其中之關系常常存在倒置之危險,錯誤地將其性格特徵作為其人格之全部進而取代對其學術思想以及核心理念之分析與解讀;其二為以純粹之西學之概念或中國傳統學術概念對其進行強行歸類與解讀,看不到其學術思想之整體性,內在之邏輯以及其與精神特質之間之關系。
尤重諸子思想之整體性
在《民國十家》內容提要部分,暢鍾先生舉例,梁啟超先生往往被現代的人們看作為政治人物,所謂「康梁變法七君子」之一,或被認為乃「百科全書」式天才學者,此種「百科全書」式稱呼顯然只能反映其學術之內容之博大,卻有意無意忽略了其學術之整體性以及互相之間之關系,也就是說關於其在現代學術開拓方面之研究尤其是在梁啟超學術思想之整體之認識方面則存在著巨大之不足;同樣,人們往往將胡適描述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或贊其為「白話文」之倡導者以及西方哲學之傳播者,或者將其之意義歸結為「容忍」與「自由主義」,此種認識顯然沒有認識到胡適學術思想之整體性。舉例言之,胡適早年之《中國哲學史大綱》與晚年之《說儒》之間有何關系?其內在之邏輯何以解讀?其容忍與自由之態度與其學術思想有何關系?其對新文化之推崇中有何積極與消極因素?所有這一切,必須將胡適作為一整體來進行考察,方可得出全面之結論。新儒家學派常常將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稱之為「儒家三聖」,從新儒家之角度此種評價當然無可厚非,但對其學術思想之理解則可能存在著嚴重的誤導與割裂,對三家儒佛道之解讀以及西學之吸收與比較融合等方面之理解顯然不足,如何理解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之學術體系,以及其在儒家、佛學以及西哲關系方面研究成果?其學術成果之整體性以及學術方法當如何解讀?而對極力推崇中國文化精神之王國維、陳寅恪等人又當如何評價,所謂學界常言其以「西方哲學之角度」對中國文化進行解讀又存在著何種誤解?等等問題,皆是《民國十家》所著力探討之方面。
對民國學術研究突破性貢獻
通觀全書,暢鍾先生對民國十大家的研究有著清晰的思路與框架,但此種框架的目的則是盡量客觀全面論述民國十家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對每一家學術思想的解讀,均發前人之未發,并對其重大貢獻重新進行了邏輯上以及時間上的梳理,指出每一大家在學術思想或曰其精神價值的多層次貢獻。作者尤其是對民國十家學術思想與其精神特質之間的聯繫進行了極為精辟的分析。簡略言之,暢鍾先生對民國十家學術思想的研究從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結論等諸方面均有著突破性貢獻,其對民國學術思想研究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并在弘揚中國文化方面有著恆久的價值,需要我們耐心研讀。徜徉其中,體會民國大師的風采的同時,感悟理解其超越於時代的不朽價值,追慕大師們的高風亮節,暢鍾先生的研究深刻揭示了民國時代的真精神,此種精神正是浮躁時代中尋求生命之意義與學問之精髓的一盞指路明燈。
作者簡介
暢鍾,獨立學者,字博遠,號不空山人、暢意齋主人、慧巖堂主、八面來風堂等。長期從事中西文化比較研究,融通百家,自成一體,諸多領域均有開創性研究,其學見於對宗教、哲學、歷史、文學、經濟學等領域之研究。思想脈絡承接先秦諸子,旁及西方哲學。曾接受中央電視臺專題片《國企備忘錄》中歷史溯源部分專訪。作為本報特約撰稿人,曾發表《南懷瑾:修道與問學》、《梁啟超善變的背后》、《王國維與美育教育》等。開創民國學術研究之新視角及新體系,并完成對民國十家整體學術思想之研究。開創新儒家經濟學重建原則以及理論框架,發表學術論文《儒家經濟學思想之辨析與重建之原則》。有感之餘,聊作古體詩詞創作,出版《聲聲慢》古體詩詞集。并著有未出版專著《歷史與文化》(講義稿)、《中西經濟思想比較》(講義稿)、《歷代人物辨析》、個人隨筆集《山水集》、《沙漏集》、古體詩詞二集《燭影搖紅》等。部分學術研究成果從2015年4月份開始連載於國家核心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新經濟》雜誌等。所著部分文章授權微信公眾號《鐘聲新語》獨家登載。目前受聘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文法學院特聘教授,講授《中國文化》、《民國十家》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