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李克強撰文釋改革信號

2015-11-21
来源:香港商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為《經濟學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題為《中國經濟的藍圖》。專家認為,李克強之所以在《經濟學人》上發表文章,旨在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質疑,打消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疑慮。然而,除非中國經濟能觸底反彈,否則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質疑就不會停止。中國經濟要回升,就要扶植創新和消費,這要求供給側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穩步推進。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撰文意在回應質疑

  李克強在文章中稱,本屆政府作出了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并已收到成效。尽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朝著人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李克強總理撰寫此文主要是為了回應外界對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質疑。近來,國際上對於中國經濟的質疑不絕於耳,外界懷疑的論據是「克強指數與現時經濟增長的相關系數已經轉弱」。

  所謂的「克強指數」是本屆政府上台之初,英國《經濟學人》將李克強的經濟理論歸納提煉出來的。因此,該文具有很濃厚的澄清意味,意在解釋為何「克強指數」似乎失靈。其解釋的主要內容,是中國經濟發生了很大的結構性變化,比如服務業消費上升、工業和投資的下降,這會使得用電量等指標出現很大下降。言外之意是,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和調整,而經濟增速的放緩是不可避免的,人們大可不必為經濟數據下降而大驚小怪。

  中國經濟正處「青黃不接」

  劉勝軍認為,李克強的回應非常重要。目前,國際上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都看不太清晰,PMI、PPI等指標的持續下降也使很多人對中國市場喪失信心。實際上,要真正消除國際上的懷疑,最終還是要讓中國經濟出現觸底反彈,只要中國經濟增速仍然下行,質疑聲就不會消失。目前看來,中國經濟要迎來觸底反彈還需要數年時間,主要原因在產能過剩和過度負債等問題尚未充分釋放,而這些問題的釋放又會對市場形成新一輪的冲擊。

  此外,劉勝軍表示,目前所謂的改革、創業、創新,從規模上來講,要想成為取代傳統經濟增長動力的新引擎,還需要很長時間。所以,目前中國經濟的狀况,李克強曾經用過一個詞語來形容,叫「青黃不接」。在這樣的時期,對中國經濟來說,如何管控風險,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本屆政府未推行量化寬松

  李克強還在文章中指出,本屆政府沒有推行量化寬松,也沒有采取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措施,我們作出了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我們要通過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尽快構建起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更加關注社會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文章表示,我們將很多政策工具組合成兩大經濟增長引擎,一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另一個是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這兩者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一個更加簡政放權的政府可以運用自身所長,做好宏觀經濟調控者、公平競爭的有效監督者、改革的推動者,并在系統性風險冒頭時果斷加以應對。

  供給側改革提供新思路

  要突破「青黃不接」的現狀,中國政府做了多方面努力。劉勝軍表示,中國原本的思路是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上連續五次降息,發改委天天批項目,但對提振經濟作用不大。

  「然而,從中國政府最近的表態來看,已經抓到了癥結。」在他看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明確提出,要加強「供給側改革」。這表示出中央已經認識到,中國面臨的問題不是需求不足的問題,而是供給端的問題。這就要求未來的政策制定中,要以供給側為主要改革方向。

  劉勝軍認為,供給端的改革,關鍵在兩點:第一是大規模減稅,第二是加大簡政放權,讓企業有更大的創新空間,打造「小政府、大市場」。所以,既然中國提出供給側改革,這就意味著中國已經存在大規模減稅的可能,至於什麼時候會落實,很難說,但是態度上有松動。李克強最近亦多次強調,要加大減稅的力度。「過去,中國不是沒有減稅,但是力度太小,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所以,期待未來在這方面有所改變。」

  劉勝軍指出,中國經濟要持續增長,主要應解決三個問題,第一是怎樣讓中國企業更有創新能力,這關系到供給側改革;第二是提高消費,這背后關系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有關;第三,就是城鎮化的推進,仍大有文章可做。

  李克強2015年重量級文章一覽

  時間雜誌報刊文章標題

  2 月16日《求是》《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闡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現實與歷史的重大任務,指出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依靠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揮好新型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輻射帶動作用。

  10月16日 《求是》 《催生新的動能實現發展升級》

  指出“互聯網+ ”是促進產業升級、推進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關鍵舉措,實現“雙中高”要依託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動能。

  11月6 日《人民日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

  提出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依靠改革開放推動制度建設。

  11月19日《經濟學人》《中國經濟的藍圖》

  闡述本屆政府作出了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并已收到成效。尽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朝著人們期待的方向發展。中國政府將繼續簡政放權,運用自身所長,做好宏觀經濟調控者、公平競爭的有效監督者、改革的推動者,并在系統性風險冒頭時果斷加以應對。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