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這是習近平同馬英九握手。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原標題:“習馬會”是“為見而見”?
人民日報客戶端 梓斌
66年的等待,80秒鐘的握手,昨天下午,兩岸領導人的歷史性會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成為全球媒體的頭條,各界熱評,點贊不斷。然而,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認為馬英九任期將至,見面不會有實質成果、意義不大、民進黨上臺也不會認賬等,認為這樣的“習馬會”是“為見而見”。那么,實際如何?看完這三點你就明白了。
1、不簽協議就沒有成果?——見面就是意義,共識就是成果
雖然“習馬會”沒簽協議沒發表共同聲明,但卻達成了多項積極共識。按照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的概括,包括肯定2008年以來的成果,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加強溝通對話,擴大兩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民眾等。
實際上,這些共識就是成果。共識之下,“習馬會”已透露出下一階段兩岸交流一系列的“新招”、“實招”:
○設立兩岸熱線,有助雙方及時溝通,避免誤判,處理緊急問題。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可以先建起來。
○兩岸可以加強宏觀政策溝通,發揮好各自優勢,拓展經濟合作空間,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對貨物貿易、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問題,可以抓緊商議,爭取早日達成一致。
○大陸歡迎臺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
○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創業、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條件。
○支持鼓勵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精神,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
2、馬英九任期將滿,見面意義不大?——首開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先河,邁出里程碑一步
66年來,兩岸隔絕數十載,直到2005年的“胡連會”才實現破冰之旅,國共兩黨高層首次會談,之后兩黨領導人交往進一步增強,但兩岸最高領導人實現會面仍是“禁區”。因此,
對于兩岸之間這次開創先河的“最高握手”,以個人因素界定會面的意義未免過于狹隘。
正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分析認為:這次“習馬會”的歷史意義,在于兩岸關系發展到今天,是兩岸民眾民心所向的選擇,是超越具體人物的選擇,是千千萬萬兩岸民眾都在推動和努力的結果。
習近平在致辭中提出:兩岸領導人見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此次“習馬會”,可以說兩岸領導人表現出極大魄力與擔當,擱置爭議、克服困難,首開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先河。
萬事開頭難,有一則有二。“習馬會”已在兩岸關系發展史上邁出了里程碑的一步,那么無論未來臺灣政局如何變化,都已立下了典范。馬英九更是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兩岸領導人會面常態化的第一步。
正如外媒對于“習馬會”的評價:“一切皆已開始,歷史不會倒退。”
3、若民進黨上臺,可能會不認賬?——見面為未來兩岸關系“立下鐵樁”
此次“習馬會”,兩岸領導人達成的最大共識概括起來莫過于八個字——“重申基礎、亮明底線”,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
習近平在會面時說,兩岸關系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于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這無疑為未來兩岸關系“立下一根鐵樁”:臺灣任何政黨都不要觸碰“臺獨”這根底線。
有評論人士指出,在新加坡的這次見面,不僅提升了“九二共識”的國際能見度,還實際上提升了“九二共識”的神圣性和不可動搖性,更加主動地掌握了議題設置權、話語主導權和規則制定權,將民進黨曖昧不清的“維持現狀”立場逼入死角。
“習馬會”讓人看到未來的前途,未來兩岸關系的發展方向,它面向的是未來。正如習近平講到,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兩岸分開。那么也可以說違背“九二共識”搞“臺獨”是沒有出路、沒有前途,更是唱衰臺灣。臺灣無論哪個政黨都要長遠地看這次會面取得的成果,對民進黨來說,兩岸最高層級領導人會面更應成為他們努力的方向。
從更大的格局看,此次見面還放大了兩岸要和平不要沖突、要交流不要隔絕、要協商合作不要零和對抗的共同心聲。不管是誰上臺,臺灣任何政黨都不敢貿然違背這個兩岸關系的大趨勢。
這樣來看,“習馬會”還是“為見而見”嗎?
(綜合自公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