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1日,中英双方签署28项商业协议并达成多项共识,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协议总值高达400亿英镑(约合4800亿港元)。据中新社报道,中英经贸「压舱石」可谓分量十足,中英「双赢」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表示,此次中英经贸协议的特点是涉单金额巨大,签订合同多,带动产业多,对促进就业的积极影响大。
英国「获利匪浅」
何茂春22日表示,从协议内容上来看,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贸易等行业。他也认为,中国同英国间的合作在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及人民币方面的合作打破之前的模式和限制。英国从两国经贸协议中获利匪浅,不仅直接提升英国在欧洲和国际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协议将直接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这对英国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在他看来,英镑的地位也藉此机会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他说,由於英国保持独立货币,没有使用欧元区的统一货币,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在英国的建立也巩固了英镑在欧洲和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中国「跨新台阶」
在此次中英达成的商业协议中,中法企业就合建英国大型核电站达成的投资协议最受关注。根据协议,中广核主导的中方联合体占该核电站项目股份的33.5%。中方将参与出资在欣克利角C核电站建设两台欧洲压水式核电机组。项目第一期的建造成本预计将达180亿英镑。何茂春对此表示,有关核电协议表明中国同西方国家在敏感商业领域的合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产能合作来讲是一件大事」。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鹏称,从欣克利角C核电站一期项目来看,中方投资占了一定份额,后期也可能会提供核电设备、施工建设等全方位的参与。他指出,这是中国同发达国家间在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合作方面的成功实践。针对外界对有关核电项目的不同声音,中方专家认为,有关项目是中英双方正常的商业合作,外界不应做过度解读。在两国金融合作领域,中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王展鹏指出,伦敦和纽约并称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伦敦市政府、英国的金融业具有很强实力,中国可以利用好伦敦在金融领域的经验和资源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和「一带一路」建设产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