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在羊城拉開帷幕:包括繪畫、書法和攝影三大板塊的「陳履生藝術系列展(廣州)」,一天之內在廣州三大藝術場館相繼開幕。三場展覽分別為廣東美術館的「務本陳履生畫展」、廣州藝術博物院的「思無窮--陳履生書法展」、嶺南畫派紀念館的「光影造化--陳履生攝影展」。中國文聯副主席覃志剛、中國文聯副主席楊承志等出席了活動開幕儀式。展覽將持續至9月28日。身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30餘年潛心研究美術史及理論,并從事美術批評、美術創作工作,卻以一名藝術家的身份在本次展覽登場。「展覽只是我階段性的『學業匯報』,部分畫作直到布展前才剛剛完成。」陳履生說。展覽除了呈現藝術家在不同藝術領域的創作成果,本次展覽還承載著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擔當和傳播普及的期待。
「楷書沒有寫好,不敢直奔行草。展覽只為交流,學業絕不送人。」在書法展展場內,陳履生用篆書為展覽題寫的前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丈二尺幅的「大制作」,也有精微細緻的蠅頭小楷,其中最新完成的六扇《心經》屏風,以獨特的方式展現了作者書寫的深厚功力。
「我一出生,就注定和攝影有了關聯。」將攝影納入本次系列展覽,反映出陳履生內心深處的攝影情結。他本人出生在一個以照相為業的家庭,攝影成為他從小接觸的「家學」。進入數碼時代以來,由於攝影便利性提高,陳履生更是「機不離身」,年復一年地記錄著生活變遷和社會發展。盡管在陳履生看來,繪畫是他的主業。但在從事繪畫創作同時,他也常常藉助攝影,捕捉靈感。在畫展現場,陳履生匠心獨運地展示了整整三面牆、一共218幅冬樹的照片。他還特別錄制了一段《跟我去上班》的專題片於同場放映,專題片呈現從汽車天窗仰拍街道兩旁樹杈的影像。陳履生表示,為了畫好筆下的樹,他單是以樹為題的攝影作品就不下千幅,而畫樹的過程,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書法中剛勁線條結構的認識。
「這次將書法、繪畫、攝影『跨界』聯展,目的就是希望告訴人們,這三種藝術形式并不是單獨發展的,而是彼此關聯和融通,能夠互相促進。」他總結道。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