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會展 > 服務平台

昆明新國際會展中心擬建10條道路

2015-09-15
來源:都市時報

   正在建設的新南站

  昆明市新國際會展中心配套市政路網將新建10條道路。昨日,市環保局公示的擬審批《南博會會展中心配套市政路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透露了這一消息,9月14日至9月18日,公眾可將對項目環保工作的建議等反饋給市環保局。

  位于官渡區三個半島片區

  此次擬新建的10條道路位于昆明市官渡區三個半島片區,南博會會展中心南側。項目的建設,將促進三個半島片區內道路暢通,完善城市道路網系統和周邊區域對外交通聯系。同時,可緩解南博會期間,會場周邊道路擁堵的情況,可緩解地鐵2號線及環湖路地鐵站建設期間對周邊交通造成的影響。另外,項目配套建設的截排污管網可使道路周邊污水進入市政污水管網,避免污水排入河道,是保護滇池水體不進一步受到污染的重要保障措施。

  環境影響評價分施工及運營期

  10條道路總投資14億余元,新建道路分別為官渡3號路、351號路、352號路、354號路、359號路、361號 路、362號路、363號路、365號路、373號路。道路全長10.2公里,其中主干道3條、次干道5條、支路2條。

  根據項目的建設內容和場址區域環境特征,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時段分為施工期及運營期。施工期環境污染問題包括施工揚塵、施工廢水、施工噪聲、施工垃圾等;項目投入使用後,運營期產生的環境問題包括汽車尾氣、車輛行駛噪聲、路面徑流、道路垃圾以及交通事故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

  相關新聞

  昆明新南站預計明年6月建成

  西廣場項目環保工作邀你提建議

  昆明火車新南站預計明年6月建成。昨日,昆明市環保局對擬審批的《昆明新南站西廣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公示,西廣場是高鐵車站的重要配套工程,主要功能是完善高鐵車站功能、解決旅客集散。公示時間自9月14日至9月18日止,主要征求公眾對擬建項目區域環境質量的看法、對本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建議等,公示期間市民可向市環保局反饋建議。

  西廣場定位交通集散廣場

  根據《昆明南站東、西廣場修建性詳細規划》,新南站東廣場設公交車停車場和旅游大巴停車場,北側站場高架橋下緊靠站房布設出租車停車場和社會車停車場,自行車停放處布設在西廣場高架匝道下,站房二層設落客平台和候車廳,各種交通銜接設施,通過開放式的交通聯系廊、站房兩端的樓扶梯串聯為有機整體。

  此次公示的西廣場建設項目,就是為了解決新南站高鐵車站交通問題而設立的,首要的定位是交通集散廣場,是高鐵車站的重要配套工程。

  新南站西廣場工程擬于10月開工,預計2018年12月完工,建成後主要承接云桂、滬昆、渝昆、成昆、昆玉等鐵路客運專線,引入軌道交通1號線呈貢支線和4號線,配備公交車和出租車站場等公共交通功能設施,形成大型綜合性交通樞紐。

  西廣場項目的建設將有利于推動呈貢新區的開發建設,依托高鐵車站,廣場周邊地區將建設成為集旅游集散功能、站前服務功能、生產性服務業功能、生活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現代新城區。

  環評包含揚塵對周圍的影響

  西廣場項目為昆明新南站配套建設項目,未開工建設,項目建設內容相對較多,主要是施工期揚塵及運輸揚塵對周圍的影響,噪聲距保護目標遠,影響不大。目前,附近村莊(白龍潭村)已搬遷,主要距白龍潭水庫較近,附近還有云南师范大學(呈貢校區),環境敏感目標不多。主要是挖方工程量較大,建設過程中項目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運營期人、車流量大,污染排放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為主,排放量較大。

  經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西廣場項目運營期的污染物排放總體實現達標排放,環境質量不會下降,但項目施工期揚塵、噪聲及水土流失等對環境會產生一定影響,施工期結束後影響可消除。

  新聞助讀

  新南站

  昆明新南站為云桂、成昆、昆玉、渝昆和滬昆5線列車始發站,客流范圍輻射四川、廣西、重慶、上海等地及沿客運線城市和城際玉溪、晉寧、海口等地,以及未來三條泛亞鐵路的開通,將輻射東南亞客群。近期年旅客發送總量3100萬人次,遠期2030年旅客發送量4690萬人次。

  新南站位于昆明市呈貢區吳家營片區,距離昆明市行政中心約3公里,距滇池約7公里,距昆明站約28公里,已于2013年開工建設,預計2016年6月建成,設計總規模為30個站台面30條到發線(含正線),目前正在進行工程的基礎施工和橋柱澆築。建成後,從昆明8小時就能直達上海,4小時抵達長沙。

  西廣場

  西廣場征地全為永久佔地,建設內容包括西廣場、地面和地下商業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地面由2棟塔樓及其1-8層裙房建築物組成,分別對稱布置于項目區的南北兩側,建築物底層裙房1-6層為商業購物與餐飲娛樂業態,7-25層塔樓為辦公、商務、酒店等,中間為廣場建設內容;項目總建築面積368268平方米,其中地上總建築面積171035平方米,地下總建築面積197233平方米,建築密度15.4%,容積率1.15,綠地率30.5%。

[責任編輯:徐瑩]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