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會展 > 展覽公司

精彩文博會參展商贊譽多多

2015-09-14
來源:山西晚報

  2013年首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贏得了會內會外的一致好評,也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本屆文博會報名伊始,來自各地的參展商就非常踴躍,積極報名。展會開展至今,高潮迭起,精彩紛呈。文博會搭建的多方合作共贏平台,對于參展商來說,得到的市場效益和發展空間,要比目前的簽約項目和現場交易所得,還要值得期望。

  一個傳統工藝參展商的感受

  這麼好的平台,對宣傳品牌作用大

  經過幾天的走訪,記者了解到大部分參展商都是第二次來參加文博會,連參觀市民都有些熟悉他們。長治展廳一個展位前聚集了很多觀眾,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告訴記者,首屆文博會上,這家的襄垣掛面非常不錯,大家一買都是一大包。看到今年他們家又來了,趕緊再買一些。“文博會對企業的推動作用,連我們自己都吃驚。參加首屆文博會時,我們公司剛剛成立,在長治地區也是剛剛起步,很多人還不知道我們的產品。沒想到參加完文博會後反響那麼好,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就都喜歡上了我們襄垣的手工掛面。文博會真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上次參加後,我們的品牌得到了很好宣傳,銷量和口碑都不錯,還吸引了很多的客戶和商家來找我們合作。今年一年,我們的產量增加了很多。”山西天下襄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王慧曉告訴記者。現在,襄垣掛面已成為人們走親訪友、出國旅游攜带的首選物品。因為它屬于零添加,沒有任何防腐劑,而且口感非常棒。

  山西人愛吃面,山西的面食文化更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襄垣掛面有2000年歷史傳承,經過21道制作工藝,據說它的制作工序在山西的名面食中是最為復雜,耗時最長的。2009年,襄垣手工掛面制作技藝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3月,它又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證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一切,都使得人們對襄垣掛面的認知度越來越高。

  為了更好地備戰第二屆山西文博會,抓住機會更好地宣傳自己品牌,這次,該公司带來的參展產品更加豐富多樣,新推出了蔬菜掛面,禮盒裝掛面,而且制作工藝也更加完善。“參展第一天,很多產品就已經脫銷了。”王慧曉表示,“這次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和宣傳,希望今年能通過這個平台讓更多的人,包括省外的、國際的客戶了解到我們襄垣的手工掛面,以便于更好傳承襄垣掛面的文化。因此带來的產品不是很多,如果有顧客需要的話可以打電話預訂或者到我們的官網進行購買。”

  一個高科技參展商的感受

  用機器人推廣傳統文化,效果真好

  “你好!”“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文博會太原展區,我是機器人文科生。”

  太原館內,一個大型機器人正在和觀眾打招呼,它不僅會搖頭、行走,還會和你握手、對話,只要你拿着話筒,按照屏幕上的提示和它交談,它就會和你聊天。“為什麼要叫文科生呢?”現場的山西英和聯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解釋道,“起這個名字,主要是為了推廣山西的傳統文化,它是我們的代言人,可以給大家介紹本次文博會的內容,也可以介紹我們的項目,現在看,推廣效果很不錯”。

  據了解,山西英和聯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由留英海歸創建。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參加文博會,參展主題是“跟着布老虎發現山西”。“我們是一個技術性的團隊,先期主要提供的是數字服務。目前,公司與山西省社科院國際交流中心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廣“發現山西”文化品牌。由于他們前段時間一直在山西的各個地方采風,研究當地的文化、特產、古建等。因此我們就以這些資源為基礎,再結合互聯網和數字制作,目的就是為了打造‘發現山西’的文化品牌,堅持‘發現’與‘傳播’,用科技的手段去更好地展現文化。”英和聯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揚告訴記者。

  環顧四周,可以發現他們的展覽主要以展現科技為主,有全息投影設備、透明櫥窗(玻璃相當于一個顯示器)、3D立體書等。但所有科技的展示都是為了更好表現文化,它們都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本身不能進行自我宣傳,只有通過載體才能宣傳出去。比如3D立體書《發現山西》中就匯集了很多山西的著名景點,有佛教聖地五台山、云岡石窟,根祖文化洪洞大槐樹等等,以此來推廣山西的旅游。還有透明櫥窗里的“機場巴士”“我們要把機場巴士打造成一個‘移動的文化和品牌博物館’,每輛巴士都由山西的文化、旅游、老字號等馳名品牌冠名,充滿各種各樣的山西元素。車體、內設,包括車載媒體都將持續展示和展播山西的歷史、文化、名人、品牌等內容。這樣,外地乘客下飛機後坐大巴,就能第一時間感受到山西本土的文化。”梁揚說道。“跟着布老虎去發現山西”,眾所周知,布老虎是山西的代表物件之一,非常具有山西特色。那麼,如何跟着布老虎去發現山西呢?在英和聯創的參展項目中,還有一項叫做“布老虎客棧”。梁揚表示,“文化旅游也需要載體,布老虎客棧就是一個載體,它不僅僅是一個住的地方,還要解決旅客們的吃穿行玩等一系列問題,真正把它嵌入到旅游行業當中。”

  在梁揚看來,這次參加文博會主要就是想讓大家了解山西的美好,同時也了解他們的技術實力。“我們這次得到了政府很大的支持,參展是免費的,只要准備好產品就可以,感謝政府給我們搭建了一個這麼好的平台。”

  兩個外地參展商的感受

  外地精品很受山西人民的歡迎

  歷屆文博會上,都不乏一些來自外省市及國際的精品展。在山西工美集團的一個展區內,記者看到了山東青州紅絲硯,這是由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师杜吉河布展的。據了解,此次他是受山西工美集團之邀專門來到山西,第一次參加山西的文博會。

  紅絲硯是歷史名硯,是唐宋時期最早的四大名硯之首。質地溫潤細膩,偏带油性感,最大的特點是發墨護毫不損筆,收藏價值很高。多年來,杜吉河带着他的紅絲硯走遍了全國各地的展會。“但這次感覺很不一樣。我們在這里受到了山西人民的熱烈歡迎,带過來的作品也很受大家的喜愛。很多觀眾都知道紅絲硯,來攤位前拿名片、宣傳冊的人特別多,比其它地方要多得多。有幾個老同志,大概有七八十歲吧,對紅絲硯特別癡迷,在這兒一呆就是好長時間,和我們一起探討紅絲硯的文化,一起交流。看到大家對紅絲硯這麼認可,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杜吉河告訴記者。

  開展以來,杜吉河受益良多。他表示,這次來到山西,首先可以和硯界的朋友相互溝通,共同學習。前兩天,新絳澄泥硯負責人曾組織過一個交流會,參加的有來自各地的硯界大师,約十幾個人,大家一起探討各個硯的發展趨勢,以及在這個展會上各人的受益情況等等。其次,還可以展示青州紅絲硯的風采,讓更多的人了解它。“這幾天成交量還是不錯的,招商情況也很好,一些做文房四寶或字畫生意的經銷商都來訂貨。我覺得山西的組織宣傳是很到位的,每天有這麼多人來參觀。”

  在一旁的展區中,展示的是湖南的湘繡,參觀的人同樣非常多。湘繡的傳承人黃笛告訴記者,她們坐了7個小時的高鐵專門從長沙來到太原,為的就是參加第二屆山西文博會。“我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湘繡,因此這次主要是以展演的形式參展,展示一些高端產品,同時還加入了表演元素,有專人展示湘繡技藝。讓大家知道這些作品是怎麼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這次來山西,黃笛最大的期望就是作品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這一點現在看來已經實現了。現場參展的觀眾對湘繡的評價都挺高。有人搶着拍照,有人想要購買作品,還有一些電商來找她合作,希望能把她們的作品放在自己的平台上展示。

  結束語

  對于參展商來說,文博會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它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面向的群體非常廣泛。既有傳統工藝,也有高科技產業,省內企業可以參加,省外及國際商家也可以來。這又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平台,各種各樣的參展商都能在文博會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銷方式,更好地宣傳自己,並且獲得一些實際收益。而對于山西來說,它的成功舉辦既完善了山西的經濟結構,又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還能滿足老百姓的不同需求,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多選擇。

[責任編輯:徐瑩]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