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从历史的启迪中更好探寻前进方向
——史学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
光明日报济南8月24日电(记者户华为、周晓菲)习近平总书记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在参会的史学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历史研究的价值,辩证地指出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历史和史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为历史研究指明了方向。
“这是历史学界的光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告诉记者,本届大会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走进亚洲,参会的中外史学家对开幕式和会议主题等都赞赏不已。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的论断,是对历史和历史学功能和作用的最好的阐述。历史学发挥记录好历史、正确阐释历史的作用,可以为一切社会科学奠定好的知识基础,可以资政,可以育人,可以总结过去,可以成为未来前进的动力,可以为人类的前进指示方向。我们要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认识中国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就需要深刻认识中国近代的历史。而要阐明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就一定要很好地研究和认识近代以前中国的历史。同样,我们关注今天中国的国际关系,也一定要深刻认识近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各大国的关系,也要全面认识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邓小南表示,总书记在贺信中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使我们想到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是今日所面对的“过去”,历史的深厚积淀是今日选择的“魂”与“根”。历史研究的特性及根本使命在于反思。所谓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只有通过严肃反思才可能有所认识。来自历史、面向未来的反思,能够使我们的民族更为成熟,更善于汲取与交流,也更富于智慧,避免重走既往曾经的弯路。
作为本届大会开幕式三位主题报告人之一的夏明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中心主任。他认为,作为一个生物人,我们被空气所包围;作为一个文明人,我们都生活在历史之中,一种变化的过程当中,被历史所构造,并以自己的努力构造新的历史。夏明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主张“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认为“了解昨天”是“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重要智慧来源,是促进全世界各民族加深彼此了解、促进彼此尊重的桥梁,从而把历史和历史研究置于有关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体现出一种远见卓识,也是指导新时期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重要指针,必将推进中国历史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推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转向”。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指出,读史使人明智。作为一个从事历史教育与研究的工作者,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把正确的历史观传承下去。当前,加强国际历史学术交流十分重要,我们要把中国的研究成果不断介绍给世界,也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成果,增加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论是研究历史,还是看待当代问题,都要把中国放到世界的背景下,也要把世界放在中国的视域中去观察、去思考。
“中国和西方的史学传统,都深信历史学有着鉴往知来的社会功能。”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刚表示,历史处境不断变化,历史经验不能一成不变地应用在当下,这并不意味着对历史借鉴功能的否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今天世界的一切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真正了解当下。
“习近平总书记给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发来贺信,除祝贺大会的召开外,还阐述了许多新的思想,听后令人振奋、倍受鼓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杨共乐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非常深刻地阐发了历史研究的价值,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一思想对我国历史学的学术发展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在贺信中,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观察历史是了解当下的一把钥匙,更是把握当下的重要前提。这些重要论述辩证地指出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关系,为历史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对于历史工作者而言,可谓任重道远。我们既肩负着揭示历史真相的重任,更承担着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使命。职责之伟,让人鼓舞;任务之重,更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