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6

「制造强国」需要三转变

2015-08-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是公认的「世界工厂」,大至轮船、机车、工厂装备,小到钮扣、吸管、笔芯,有超过二百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有数十种产品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七成以上。但整体而言,中国的产品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加上产能过剩情况严重,以致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渐趋下降。

  十年目标 挑战不少

  中央不久前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10年后中国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目标。但在现阶段,内地制造业正处「三期叠加」的经营困难时期,珠三角港企数目也在不断减少,故这个强国梦想能否实现,将面临不少挑战。

  随着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首当其冲,受到东南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同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重新重视制造业,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的策略,也让内地发展高端产品承受很大压力,可以说是「两头受挤压」。

  内地制造业要维持中高速的增长,若继续以低廉价格取胜,已经逐渐失去相应的环境和条件。近年内地经济发展逐渐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虽然拉动了增长动力,但相信仍有一段长时间未能足以弥补制造业增长放缓的短缺,所以才有中国步入「增长放缓新常态」的提法。

  内地推动「一帶一路」战略,虽然有助制造业开拓新市场,但未来十年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解决的不仅是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制造业能否真正做到「创新驱动、品质为先」。

  十大行业 担当先锋

  在行动纲领中被列入重点领域的十大行业,分别是:新一代资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太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设备、以及农业机械装备。换言之,上述行业将担任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先锋角色,它们都是当前内地较有基础和潜力的产业,主要特点是「智能制造」。

  为了落实相关政策,中央政府还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人亲自统帥,负责统筹制造业的重大规划和政策,并将设立多个重要谘询组织和创新中心,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目的明显,就是希望减少对西方进口技术的依赖,走「自强」之路,不仅要实现把「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还要把「中国速度」向「中国品质」转变,以及把「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行动纲领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是10年后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是20年后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準,第三步是建国100周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其实,最关键还是第一步,未来10年制造业若未能成功转型,后面两步将会成为奢谈。由此看来,国家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将会有新的部署,当中的政策有什么倾向,作为工商界一定要留意,因与商机攸关。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