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6

国际商品市场危机重重

2015-08-10
来源:香港商报网
  2015年的6、7月份,不仅中国股市连连暴跌,除了美元和人民币之外,全世界几乎所有金融产品和原材料商品都在下跌,数据显示,从6月16日到7月9日,全球铁矿石价格暴跌21.2%,一口气跌破50美元关卡;铁矿石价格暴跌牵累整个钢铁行业,作为不锈钢原料之一的镍价,出现11475美元的低价,从最高价51800美元起算,跌幅高达77.8%;其它如铜价也徘徊在5300美元左右的低位,铝价更是急探新低,伦敦金属交易所第二季的铝期货价每吨1788美元,持续创新低走势;油价直线插水,北海布仑特原油重挫11.6%;金价写下1106美元新低,白银则跌破15美元支撑,白金的价格跌破1000美元;汇市方面,澳币下跌4.2%,最低见到0.732;新西兰元币更是大跌5.2%,最惨跌到0.649,是近年罕见的新低汇价。中国需求降影响商品价格不仅如此,国际粮食价格也震荡不止,小麦急跌4.7%,出现每英斗532.75美分的新低价;小麦从最高价1073美分跌下来,跌幅已达五成;玉米从806美分跌到405美分,也跌了近五成;价格比较硬朗的黄豆,从最高价1794.75美分跌到1006.25美分来算,跌幅也有43.9%;其它如糖价从36.08美分跌到11.85美分,已跌掉三分之二;棉花一度大涨到222美分,目前在65美分左右,距历史高价已经很遥远了。
 
  海外媒体惊呼,世界正面临3C冲击——中国(China)、商品(Commodity)及货币(Curren-cy)。由于中国已是经济规模逾十兆美元的经济大国,十年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只占全球5%,如今快速上升到14%,近一年中国对全球经济成长贡献更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比重远远大过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前。过去十年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得益于中国大发展所产生的对铁矿石、铜及粮食等产品的巨大需求,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对各类商品需求的减少,这些依靠中国发展而繁荣起来的国家很快光景不在。
 
  譬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10年中国一年铁矿石的使用量高达9.4亿吨,其中有6亿吨来自进口,当时铁矿石价格一日三市,2011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曾高达190美元/吨,如今,国际铁矿石价格已经降至约50美元/吨,下跌幅度约75%,当年依靠铁矿石出口而带来经济繁荣的澳洲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过去澳币最强势的时候可以兑换1.107美元,如今跌到0.732。无独有偶,在澳大利亚旁边,以乳制品生产和出口闻名的新西兰同样遭遇到了国际乳品需求不振的冲击。新西兰的恒天然是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旗下有1.3万名新西兰乳农,但最近一次的乳制品拍卖价格重挫10.7%,是近来连续拍卖的第九次下跌,乳业加工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主力,乳品价格暴跌,重挫了新西兰经济。

  新兴国外汇存底剧减
 
  事实上,凡是以原材料出口为主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近期国际商品价格跌浪的冲击,从而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和货币,数据显示,除了澳币、新西兰元创新低外,巴西里拉最低到3.31兑一美元,加币兑美元急贬到1.3,这是金融海啸以来最低的汇价。俄罗斯卢布的贬值压力也加大了,南非币兑美元一直保持在一比十二的低位,印度尼西亚盾出现13532兑一美元新低,泰铢最低到34.5,马币到3.832,这些原材料生产国在汇价上竞贬,仍无力扭转出口颓势。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新兴国家外汇存底急剧减少,这些国家的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2016年12月的期货已跌破每桶60美元,创了石油期货合约价的最低纪录,过去石油期货合约一直在80至100美元之间,由此可看出油价跌势可能会很久;目前CRB(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大约在215点上下,已经重回2000年的起涨位置;中国经济将历经一个比较漫长的转型调整过程,对国际商品市场的需求不可能回复到之前的水平。这一切是否预示着国际商品市场面临严重危机?
 

 

[责任编辑:徐瑩]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