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國璽
記者連續七年參加海峽論壇,感觸最多的是,大陸向對岸釋出的層層善意。但只有善意是不夠的,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要把兩岸同胞的心連接在一起,需要更多紮實的工作,需要把細節做好。
近11年來,大陸方面出臺了一系列便利臺胞來往大陸的政策措施,包括:2004年以來,陸續授權20個省市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為在大陸的臺灣居民補換發5年有效臺胞證;2011年,全面下調簽注收費標準,總體降幅達50%;先后在42個城市設立43個臺胞口岸簽注點……上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宣示,將適時實施進一步便利兩岸同胞來往的措施。僅1個多月,這一宣示就得到具體落實。免簽注措施出臺后,臺胞來大陸將更加方便快捷,也將省去相關花費。記者朋友圈中,臺灣同胞點贊異口同聲。
然而,就記者觀察,目前還有三分之二的臺灣同胞從沒有到過大陸,大陸到臺灣交流的人數,由於臺灣當局的一些限制性做法,更是不成比例,兩岸經過幾十年的磨合為何會還會出現這樣的局面?臺灣各省同鄉總會副會長、福建省同鄉會會長蔣*弼指出,兩岸交流要從實際工作中去做,拿酒店服務業來說,入住酒店的客戶到了酒店門口,服務生馬上上前開車門、拿行李這就會讓顧客感到溫馨,如果遲了一步、讓顧客自己開車門、拿行李,這顧客對酒店就會有不一樣認識。同樣的道理,雖然現在兩岸局勢發生很多積極變化,但現在大陸一些做法還是讓人難以接受,就如此次論壇,「我覺得有些部門安排工作太急功近利,不懂換位思考,比如把長者的座位安排到最后,很多年輕人安排在前排就坐,這完全違背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