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是這兩天的新聞熱詞。記者臥底,國內替考組織被曝光。而半月前,15名中國學生在美被起訴,案件涉及的也是替考。但這兩起替考事件性質卻有本質不同。在國內,替考只屬於作弊的范疇;而在美國卻是不折不扣的犯罪。兩者招致的懲戒手段,也差別甚遠。
根據美司法部公布的信息,15名中國公民因涉嫌“替考”近日被賓夕法尼亞州大陪審團起訴。這15名被告利用假護照等方式進入考場,幫助他人獲得托福、SAT以及GRE等考試的成績。根據美國相關法律,涉案人員可能以欺詐罪、簽證欺詐等罪名,被處於最高20年監禁。
替考被判20年?這在中國幾乎難以想象,但在美國卻絕非天方夜譚。美國最高法院出庭律師張軍認為,就算法院從輕發落,但只要刑期超過1年,就終身留有案底。對期望在美留學甚至就業的中國學生來說,這樣的結果無疑是毀滅性的。一旦跨越法律的界限,將付出極高的犯罪成本,這是美國法律的核心訴求。
同樣的情形若是發生在中國國內,根據相關法規,替考只是作弊,而不算犯罪。涉事考生最終無非是被取消高考成績,三年不得參加考試,違法成本要低得多。
在中美替考事件的背後,其實都隱藏著很深的利益鏈條。如果要徹底打擊、消除這些黑色利益群體,從法律層面著手顯然要比單純靠行政法規約束要有力得多。
至於記者臥底是否違法,目前也成為輿論爭論的焦點。在美國,記者臥底犯罪團體甚至黑社會組織,寫出長篇調查報告的例子並不鮮見。
但張軍認為,類似行為在美國也存在違法嫌疑,但檢察官和陪審團一般都會基於媒體的“社會正義”以及在聽取記者雇主給出的詳細報告後,從輕處罰或者免於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