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波
在阳光和煦的日本5月黄金周假期里,媒体高调传播了一个令日本国民颇为兴奋的佳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麾下的民间咨询机构国际纪念物遗迹会议决定,认为日本申请的近代产业设施适宜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建议,正式的决定要在7月作出。但这已使不少日本国民欢欣鼓舞,消息传出的当日,前去这些设施参观的人数就暴增,以致有的地方不得不限定人数。
作为一国的民众,本国的物象能登上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无疑是值得自豪和欣悦的喜事。但是,日本近代产业设施却不是如东大寺、金阁寺那样纯然的文化遗迹,它与日本近代的历史紧密相连,而日本的近代史则是一段国家崛起、扩张甚至迷走的历程,其中交织了太多复杂甚至是负面的元素。
因此,当这消息甫一发表,立即遭到了韩国朝野的反感和抨击,因为申请的主要位于九州和山口县的23处遗迹中,有9处工矿设施中留下了当年被强行带到此地的韩国劳工的苦难血泪,设施中最为人所称道的长崎县“军舰岛”煤矿,就有超过百名韩国劳工在此遇难。而这些,则是一般日本国民所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知道的事实。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将散落在日本各地的23处近代产业设施捆绑在一起向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提出申请,完全是日本政府——准确地说是目前的安倍内阁所竭力鼓动、一手操作的,此前民间对此并无强烈的呼声,也未寄予太高的期望。
在将产业设施提出申遗前,主要由专家组成的日本申遗机构,原本考虑将长崎大浦天主堂等几处早年西方基督教东传日本的设施提出申报或将两者一起申请,但是安倍内阁搁置了这一方案,特别提出让产业设施优先申请。这样的谋划,其实包含了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安倍内阁对于日本近代史的价值判断。
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使用的词语都是“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遗产群”,重点突出明治的产业革命,并非常自负地表示,日本是在欧美国家之外第一个实现了产业革命的国家,是第一个使用了西方的技术而完成了近代化的国家,换言之,日本是西方之外建立的第一个近代文明国家。这使人想起了近年来日本朝野都颇为喜欢使用的一个词语:“明治的荣光”。
留意一下日本的主流媒体在述及近代以来既往的历史时(包括以此为题材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歌谣、漫画作品等),往往会避开昭和前期(1925-1945),至少极少提及日本与美国开战之前的历史。掌控着主流媒体的人知道,这正是日本全面走向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对中国等亚洲邻国展开全面侵略的年代,也是日本民众遭受苦难的岁月。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明白,这里实在没有什么“荣光”。
为了淡化甚至抹去这一段黑暗的历史,日本的执政者以及大部分的主流媒体,开始竭力宣扬“明治的荣光”。这一倾向其实十多年前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诸如《坂上的云》之类歌颂明治时期所谓仁人志士为振兴国家而胼手胝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歌颂日俄战争中日军将士足智多谋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的文艺作品,感动了不少对近代史缺乏深刻了解的日本国民,以至于很多日本人都觉得,在本国的近代史上,至少明治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的欣欣向荣的时期。
不错,部分明治时代的先贤在引进近代西方的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制定宪法和开设议会、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乃至奠定近代产业基础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明治也是一个近代日本以武力为背景不断对外扩张的序幕期——摧残佛教、抬升神道,并炮制了以神国日本为精神指归的“国家神道”;确立专制天皇制;武力吞并硫球王国;发动甲午侵华战争,为争夺东北亚的权益而与俄国在辽东半岛进行战争;强行将大韩帝国并入自己的版图——所有这些卑劣的行为其实都发生在“荣光的”明治。即便是所谓的近代产业设施,也同样发生过骇人听闻的足尾铜矿污染事件,造成了河流土壤的严重污染和农作物的大量坏死,也曾出现过如电影《野麦岭》所表现的女工的血汗史……
40多年的明治时代,绝非玫瑰色的荣光一片。而今天日本的主政者以及部分具有右翼倾向的媒体,借着人们对既往历史渐渐模糊的记忆,竭力放大甚至虚构所谓“明治的荣光”,这恰恰表明了当前日本主流社会对历史缺乏真正的反省精神,在此基础上的战后和平主义道路究竟能持续多久,值得人们怀疑和警惕。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