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檢新政」發布實施滿周歲,然而內地車檢亂象似乎并未有多大改觀。「流於形式、巧立名目亂收費、形成龐大地下灰色利益鏈」。這是從未停止的對目前內地機動車年檢制度的質疑,為什麼會這樣?去年4月29日,國家公安部和質檢總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即當時俗稱的「車檢新政」,推出了十八條改革措施。新政落地一年之際,新華社卻仍然發文痛擊車檢亂象,是否說明車檢改革的失敗?其實,這或許并非意料之外,而屬情理之中。公安部交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內地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46億人。
在此基礎上,據專家測算,內地平均每年有7000多萬輛次車輛年檢,每次車輛檢驗至少需要繳費100-200元,全國在車輛檢測上要花費100多億元,圍繞這100億所產生如車蟲等灰色利益鏈,也許還是100億的若干倍,如此巨大的蛋糕,僅靠兩部門聯合發一個紅頭文件就可以「消化」?那改革也太容易了,何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直是被改革者的強項,多少所謂的改革都被溫水煮青蛙,最后無力跳出既得利益集團的大鍋,所謂「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難」。
念真經要動真格
車檢初衷是為了確保車輛安全,但從多年運行情況來看,車輛安全與密集的車檢之間并無必然的聯繫。事實上,因為車檢機構的壟斷地位,車檢以及圍繞車檢形成的「黃牛」這一灰色群體,舉著安全的大旗,在追逐灰色暴利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們是不會輕易就繳械投降的。然而再苦再累再難,改革總還是要進行下去的,削權讓利是自我革命,壯士斷腕,自然有切膚之痛。30多年來,這一直是改革的難點與痛點,但不能因為艱難而退縮。車檢改革與所有改革一樣,需要動真格的,而不是發一個紅頭文件了事。政府一直有一個改革信念,「辦法總比困難多。」咱相信組織,亟盼消除車檢亂象,別讓車友等得太久。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