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龍蝦。(美聯社)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道 港媒稱,愛爾蘭、蘇格蘭和挪威等西歐國家都計劃大肆擴展養魚業,以提高海產類食品產量。但這并非因為當地需求增加,而是為了配合中國對名貴海鮮日益增加的需求。
據香港《南華早報》4月27日報道,中國內地收入水平提高,刺激了對名貴海鮮的需要。希望借此大賺一筆的并不止于歐洲養魚業界。南非開普敦的商家也聘請代理,在偏遠的非洲地區海灘捕捉龍蝦,然后通過迪拜等空運中心將這些鮮活龍蝦運送出口。
中國水域污染嚴重、捕撈過量,因此增加了海產進口。一些較富裕的內地消費者避吃丑聞不斷的雞肉和豬肉,改吃海鮮。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海產類食品生產國和出口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到了2016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海產市場。
報道稱,中國的需求愈來愈大,漁獲顯然未必足以滿足全球需要。但中國進口西方名貴海鮮的同時,也會向歐美出口廉價的養殖品種,由此構成某種平衡。在歐美的超市,常有大量急凍白魚出售,如羅非魚和鯰魚。
這種平衡或許行之有效,但中國人飲食日趨西化,因此原本只供出口的羅非魚,如今在國內也有了市場。
另一方面,中國曾為羅非魚等廉價海產的養殖基地,但由于國內工資水平提高,加上本土養魚場較以往更難獲得土地和水資源,中國的競爭優勢正逐漸消失。
報道稱,中國增加海鮮消耗,將推動全球海鮮價格上升。這或要看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是否能夠增加產量,在西方市場形成競爭。不過,東盟國家日趨繁榮,愈發令該區成為中國出口加工海產類食品的理想市場。
中國對海鮮的消耗日增,最大受益者最終將是全球各地的牡蠣及鮭魚生產商。其他人則必須要習慣吃貴價魚。
(原標題:港媒:內地名貴海鮮需求大增 全球養魚業樂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