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元宵觀燈源於漢朝

2015-03-0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

  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后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后。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它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

  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乃扎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明朱元璋建都南京時,更於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隻;永樂朝在午門大立虌山燈柱,又在華門外設「燈市」,使得北平尚有「燈市口」街道。

  民國后,花燈之舉雖仍在,但平淡了許多,幸虧如今因著中國熱,燈籠又逐漸在居家裝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現在燈籠的材料,有的由原來的紙、竹子,變成布、塑膠、鐵線,而且燈籠的形狀和顏色與傳統也大不相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