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2月7日-3月8日展出的《遼寧省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旅順博物館藏仕女畫展》將成為市府大路的遼寧省博物館的最后一次展出,之后將閉館。同時,位于渾南的遼博新館今年有望試運行。5日,館長馬寶杰還向記者透露了開館后的新館即將展出的7大主題展覽內容。
遼寧省博物館的前身為東北博物館,創建于1949年。位于沈河區市府大路363號的遼博于2004年11月12日面向社會開放,它的建筑外觀造型取自代表著五千年中華文明曙光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代表性文物——玉豬龍。而遼博新館外形像博古架,是全國省級博物館中面積最大。
新館是目前遼博的3倍
5日在向媒體開放的《仕女畫展》上,遼寧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簪花仕女圖》、《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等齊數亮相。由于這兩件國寶品級較高,展出時間僅為9天(從2月7日至15日),之后將替換復制品和摹本。“你們看到的這個展覽將是遼博(老館)的收官之作。”館長馬寶杰在展覽致辭會上突然宣布。
在事后接受采訪時,馬寶杰介紹,目前,新館的土建工程還在進行收尾,無參觀者狀態下的試運行工作正在進行。新館施工的進度決定老館何時搬遷。
他解釋說,即使新館土建完工,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試運行。這是為了12萬件文物的安全。試運行主要測試濕度、溫度、中央空調、消防、安保、排水等等。比如大家都知PM2.5,但是比它更微小的PM1.0會對文物有損害,甚至影響非常大。這都需要在試運行期間解決。一旦確定新館的存放環境與老館無異才可以將文物搬遷。確定了具體搬家日期,遼博將提前兩個月閉館籌備。預計是3月上旬。
搬遷文物將請專門的搬遷部門,文物的搬遷屬于機密。目前12萬件文物,只有《古代碑志展》文物已運到新館,這是因為要與展廳布展的環境相吻合。《古代碑志展》中的文物不少是難得一見的國寶級文物,如東漢《司空袁敞碑》、《熹平石經》、《三體石經》、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帝后、貴族墓志,以及彌足珍貴的遼慶陵出土之遼圣宗、興宗、道宗帝后契丹文、漢文哀冊等。
新館的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無論是建筑面積還是陳列展覽區面積都是目前遼博的3倍。老館目前最大展廳面積有930平方米,而新館最大的展廳為1600平方米。
新館陳列展覽區共分三層,設有22個展廳:一層,以臨時展覽為主;二層,以舉辦館藏文物展為主;三層,以常設展覽、專題展覽為主。
局部開館7大展覽早知道
新館開館的展覽暫定為7大主題,大約占11個展廳,占新館展覽總面積的一半多。分別是:中國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展、明清玉器展、古代遼寧展。臨時展覽包括“毛澤東詩詞名家書畫作品展”、“遼寧民間刺繡展”、“遼寧旅美畫家侯北人捐獻書畫作品展”。
中國古代碑志展:共展出了館藏東漢至明清歷代碑志精品百余方,展覽分別從碑志的書法藝術及碑志的史實資料兩方面較為系統地體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藝術特色及官修史書的重要補充。
明清瓷器展:遼博館藏明清瓷器種類豐富,相當一部分是官窯瓷器,從清新淡雅的青花、釉里紅、單色釉瓷到富麗堂皇的彩瓷。明清玉器展:遴選二百余件明清時期玉器。
展覽中最重大改變將會是“遼河文明展”更名“古代遼寧展”。馬館長表示,不僅是名稱改變更是展覽體系上的一種根本性改變,這也是觀眾期待的。有參觀者反映,對于目前的“遼河文明”展看不大懂,缺乏遼寧歷史發展的脈絡,文物的數量太豐富了,可多是從學術性、考古的體系出發,缺少歷史階段、歷史事件、人物及其前后貫穿。“遼河文明展是以物來托史,古代遼寧展將要以史帶物”。“大家來遼博記不住金牛山、牛河梁的名稱沒有關系,只要懂得了歷史知識就夠了。”馬館長說。古代遼寧展,分史前時期、商周、秦漢魏晉隋唐、遼金元、明清5個專館,全面系統生動地展示遼寧五千年歷史文化。是目前遼河文明展的2倍。強化史物結合、以史帶物、以物托史的展示理念,輔助展品包括塑像、3D動漫、影視合成、歷史遺跡地圖、人物繪畫等多種形式。讓觀眾更系統、更直觀、更生動地看懂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