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億元投資的消息一經媒體報導,立即成為外界熱議話題。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回應稱,不知道這數字怎麼算出來的,計算口徑是什麼,並認為7萬億元或是媒體記者從相關部門公開信息推算的。
那麼,7萬億元投資多不多?
投資要看總額,更要看當年的完成額。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對外真有7萬億元投資專案,實際上只是計畫總投資7萬億元。當年能夠完成的並沒有這麼多。假設按照工期平均3年來算,每年簡單算可能2.3萬億元才是能新增落實的金額。
2013年,中國全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完成額大數是44.7萬億元;2014前11個月,中國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也已達到了45.1萬億元。這說明近幾年全年投資大概在45萬億元這個量級。
如果從計畫總投資看,2014年前11個月,1~11月份,施工專案計畫總投資約在92.7萬億元,比7萬億元的數量要高出10多倍。其中,前11個月新開工項目計畫總投資37.2萬億元。
7萬億元即便全部是新增投資,放在這個盤子中也只是不大的一部分。
“十 二五”規劃安排了大量的投資專案,到2020年的一批中長期規劃中也安排了許多戰略投資目標。從去年獲得發改委審批的項目來看,大部分專案都是此前“十二 五”規劃或中長期規劃中已經榜上有名的。比如,去年年末獲批計畫投資接近800億元的北京首都新機場專案就早已在“十二五”規劃中了。所以,7萬億元的項 目很可能延續了這樣的政策方向。
2015~2016年很關鍵,因為這是“十二五”和“十三五”的銜接時期。一方面,“十二五”已經安排了大量的專案;另一方面,“十三五”除了要規劃新專案之外,還要安排中長期規劃所劃定的專案。
從這個意義上說,2015年作為“十二五”的最後一年,應該會有大量的專案獲批。但如果大部分項目已然在完成“十二五”經濟增速的規劃之中了,恐怕不用對7萬億元的概念過於上心。
此外,中國當前的投資和4萬億元時期的著重點有很多區別:一是投資主體有變化,二是資金來源有變動;三是投資方向有不同。
4萬億元時期,為了積極防範外部有經濟風險,政府和國企曾是執行投資的主力軍之一。而當前的投資要看市場、看企業。
從資金面上說,目前中國仍處於“三期疊加”的經濟背景下,處於前期政策的“消化期”。
審計署2013年6月底公佈的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有10.8萬億元。面對巨大的還款壓力的局面,仍指望以地方或國企從銀行貸款推動投資的老路可能不現實。
在未來的投資進程中,7萬億元也好,10萬億元也罷,要看投資計畫是多少,更要看能從社會引資多少?
在投資方向上,當前和4萬億時期也有很大不同。4萬億投資時期曾有過大量的產業性投資。如果某些地方操作不當,可能引起產能的重複建設。
但 去年至今的投資中,安排了七大工程包,分別為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服務、資訊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工程、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 大部分都在經濟基礎領域,很少直接涉及產能投建。這符合中央提出的兼顧當前和長遠、增長和穩定,兼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因素的政策方向。
投資資金要去該去的地方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個“7萬億”的概念傳播頗廣,大意是說中央政府為保增長,出手投資保穩定。對此市場傳言,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昨天表態,不能將投資組合拳簡單化理解,投資額也沒有明確資料。他亦稱,將目前投資額與之前的4萬億相比,沒有意義。
這個所謂的“7萬億”與此前媒體已經披露的“七大工程包”聯繫在一起,這是在國家層面建立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機制。據稱,“七大工程包”包含420多個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萬億元。輿論所指的“7萬億”,大致是指2015年的投資額。
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的表態,並沒有否定國家將擴大有效投資以求穩增長的意圖,只是在具體金額方面有所保留。宏觀部門不希望這些投資計畫與過去的4萬億進行類比,其緣由也不難理解。事實上,簡單地進行比較,也確實不具實質意義。
當 前的中國經濟,正處於各種矛盾凸顯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以及爬坡過坎的關鍵期。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倘若不能穩增長,則經濟 指標衝擊合理區間的邊界,甚至跌破邊界的可能性不能排除。2015年,中國經濟需要穩定增長,政、商、學界對此已有共識。
關鍵在於,中國經濟該如何穩增長。首先要強調的是,穩定經濟增長,不只是穩住經濟資料,還要穩住經濟品質。多年來的經驗與教訓均告訴人們:中國經濟的發展不能只看速度,而是要在速度與其他方面實現平衡。
當下談論穩定經濟增長,仍是需要穩定外需、擴大內需,以及合理投資,形成合理的宏觀政策框架。在這當中,合理投資的意義不容小視。過去,很多人對投資拉動增長存在某些誤解,以為投資拉動便是低品質的增長,這是一種歧見。投資本身不是問題,核心是要合理投資。
投資結構很重要,結構不正確,定會對未來的產業結構形成負面影響。“七大工程包”主要落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上,是有用意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有不小的空間。那些具有全域性、基礎性、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工程,有助於促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輿 論熱衷於討論“7萬億”,看重的還是這個資料的概念性。具體是多少萬億,當依據實際需要來定。國家發改委之所以否認這個資料,也是由於未來的投資是一個動 態過程。從資金來源看,主要包含國家預算資金、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等多類,政府也明確歡迎社會資本的加入。事實上,具體是否“7萬億”並不重要,重 要的是這些投資要有效率、有品質。
上一輪金融危機期間的“4萬億”,後來出現過一些爭議。應當承認,這其中確實存在投資結構的問題,也存在一些貪腐現象。資金能不能去到該去的地方,是一個重要問題。中國經濟要健康成長,過去的一些經驗教訓須銘記。
有效投資是產出效益較高的投資。在宏觀面上談及有效投資,更在於其不僅關乎投資資金本身的回報,還與中國經濟未來的結構升級與發展方式轉型聯繫在一起。也就是說,當下既要穩住投資,還要有效投資,重視發揮投資效率、提高投資收益。
概言之,當下經濟增長需要借助一定的投資,這一點不必諱言。更緊要的是,當前的投資要更有內涵與品質。至少,投資資金要去到該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