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作為“青島人的老家”的即墨古城片區完成了安置區56個樓座的主體封頂。元旦假期,一些老青島聞訊趕到這里,迫不及待想一睹“老家”的新貌,但由于古城片區還在施工,市民們只能在外圍遠瞻,入目的盡是普通的高樓大廈,對于核心區內的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則不得而知。那么核心區建設情況究竟如何呢?昨天記者做了采訪。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楊海濤
千年商都兩年內揭面紗
近日,封頂的56座安置房位于古城三大安置區,是用于安置片區內的1.6萬余名居民的,分別位于三個邊角上,其所圍繞的中心地帶,是即墨古城的核心區。在古城42公頃的規劃用地上,有著1400年歷史的即墨老縣衙依然立在原址,古城改造就是以它為中心,按照規劃進行“修舊如舊”的改造。
記者了解到,即墨古城將恢復“十景十三坊”,其中“十景”包括古城門樓、城墻及“淮涉八景”,“十三坊”則取材于即墨古城舊有的牌坊,此次即墨古城項目的規劃建設也是圍繞這一組核心景點展開的。
在古城規劃展牌上有“十景十三坊”的效果圖,古香古色的建筑,間雜著現代生活的元素,各類仿古店鋪、商號錯落有致,一步一景,一景一顧,置身于此,仿佛回到了那個節奏緩慢、閑情雅致的生活狀態。據介紹,根據規劃,即墨古城將在2016年底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屆時,千年商都的面紗將徐徐揭開。
古城展覽館4月份將投入使用
和一年前相比,殘垣橫亙、碎磚鋪地、一望無垠的核心區已立起數座仿古建筑,其中一座古建筑群已顯露雛形,黛瓦飛檐,精巧古雅。記者了解到,這個古建筑群是古城的展覽館,目前該展覽館的主體工程已完工,正進行內外裝修,從穹頂到內墻,處處是朱棟繡戶,散發出一派華美典雅的格調。館外則是回廊蜿蜒,綠植掩映,假山隱約。緊挨著展覽館南側,一段新建的古城門、城墻已映現雄偉身姿,這里是古城門的東門,主體工程已完工。城墻約有十米高,沿著青灰色的臺階一級級登上城墻,整個古城區的景色一覽無余,像長城一樣開有一個個城垛的這段城墻,如一條青黛色的長龍佇立起來,頓時給這片市區增添了一道古城的厚重意蘊。在東城門的城墻上看到,城門旁的“甕城”已基本建好,城門樓也將動工。在展覽館西側,將建設的是著名的古建筑文廟。
記者了解到,根據工期,古城展覽館將在今年4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屆時,市民可以通過展覽館提前領略欣賞到古城的濃郁縮影。
新聞延伸
即墨古城墻
即墨古城建成于明朝萬歷年間,以古縣衙為中心,城內大約占地0.25平方公里,城郭范圍大約4平方公里,邊界東到今張村,西到即墨老電影院,南到墨水河,北到鰲藍路。即墨古城墻最初為土建,形成于元代,呈環型,明朝時為抗擊倭寇,城墻在外圍加了大型磚塊,周長達2000米。城墻在抗日戰爭期間飽受破壞,到上世紀60年代,殘破的這段城墻被徹底拆除。
淮涉八景
“濱河生態社區”是古城改造的主題之一。在古城改造的同時,墨水河也在同步治理改造,穿越古城區的這段墨水河段原名叫淮涉河,是即墨歷史上一條著名的護城河和文化生活河。經過此次整治,河段將重現淮涉八景,包括:水閣臨風、古寺塔影、鎖龍泉石、長橋臥波、平沙清流、岸柳含煙、淮涉春浣、高堤垂釣。
十景十三坊
即墨古城的十景包括古城門樓、城墻及淮涉八景。 “十三坊”則取材于即墨古城舊有的牌坊。自明朝始即墨名宦輩出,城內相繼建起42座石雕牌坊,牌坊于1958年前后相繼拆除。 “十三坊”就是這些牌坊中比較盛名的,有為黃氏家族中的太子太保黃昭、黃正、黃作圣、黃嘉善立的“四世一品坊”,為在廣西道任監察御史的袁三重而立“綸恩坊”,為欽差巡按直隸等處屯田馬政監察御史袁耀然而立“憲臺坊”,為丁丑科進士黃嘉善而立“進士坊”。文廟前有5座牌坊,即“垂憲萬世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斯文正路坊”和“萬里云衢坊”等。另有節烈坊一座,貞孝坊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