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的大同展覽館(照片中為原展覽館西面)
正在分體移動中的展覽館
全部移動到位的展覽館(照片中為展覽館正面)
“20厘米,10厘米,5厘米,……到位!”12月9日上午10時30分許,大同市展覽館平移現場,18臺千斤頂推動著13800噸建筑物徐徐移向終點。經實時監控系統數據顯示及到位后的實際檢測數據綜合分析,最后平移的展覽館一區(原大同市博物館)到位坐標誤差在2厘米內,各項技術、安全指標完全符合設計要求。至此,歷時兩年多的大同市展覽館整體平移工程全部完成。平移后的大同市展覽館將完整保留原結構風貌,坐東朝西屹立于古城墻邊上。
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曾有“小人民大會堂”之稱
大同市展覽館建于1969年,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位于當時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路北。展覽館坐北朝南,由于其外觀酷似人民大會堂,因此在當地有“小人民大會堂”之稱。建筑物造型呈“H”字形,有12個展覽廳、1個會議大廳,均為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剛建成時,名為“毛澤東思想萬歲紀念館”,現在,展覽館墻壁上“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等紅色標語仍在。
1972年,展覽館西側部分改建為當時大同最大的商業場所紅旗商場。在此后相當長時間內,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束縛的紅旗商場在大同人心中有著顯赫無比的地位,以至于此后,“展覽館”這一稱謂逐漸被人淡忘。上世紀90年代末,國營的紅旗商場終結歷史使命,之后當地政府出臺有關恢復其文化功能的決策,大同市圖書館、大同市博物館分別于2007年和2009年入駐,使這里成為集博物館、展覽館、圖書館三館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場所。
2012年,大同啟動古城保護修復計劃,在展開西城墻修復工程時,因展覽館處于古城西城墻軸線及甕城的修復范圍內,為同時兼顧名城保護與歷史建筑保護,大同市政府廣泛征集專家、市民意見,并進行科學論證,最終確定對這一地標建筑進行保護性整體平移。
該工程在國內外建筑物平移領域創下多個紀錄
平移工程由上海先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具體實施。工程于2012年6月16日啟動,按照專家論證后確立的實施方案,將展覽館分為五個區域進行分體平移旋轉。
2012年完成了五區(原圖書館)平移前的準備工程并向東平移了1.09米,邁出了平移的第一步。2013年,完成了行走路線最為復雜、平移距離最長、逆時針旋轉方向的五區平移旋轉工作,五區到達預定新址,且各項技術指標穩定。2014年,二區(原城鄉規劃展覽館西廳)、三區(原城鄉規劃展覽館正廳)、四區(原城鄉規劃展覽館東廳)先后平移旋轉到位。加上9日到位的一區,展覽館累計平移直線距離約為1402米(不含旋轉位移),并分別旋轉90°,遷移總重量(含托盤結構)約57768噸。
記者采訪獲悉,這項平移工程在國內外建筑物平移領域創下了體量最大、平移量最大、行走路線最長的紀錄。上海先為公司已向上海基尼斯世界紀錄總部提出申請并等待驗收。
大同展覽館平移牽動著許多市民的心
大同市展覽館的平移牽動著許多市民的心。9日的平移現場,不少人前來目睹到位的一刻。看到這個龐然大物在兩年多的時間內邁著“碎步”挪動了1400多米后,又“轉身90°”,66歲的退休干部張正軍頗為感慨,他說,這里承載了老大同人的記憶,也記錄了大同社會發展中的一段重要歷史,“要感謝政府順應民意將展覽館保存下來。”
在大同當地的網絡論壇上,展覽館平移到位也成了當日的主要話題。網友“大同誠仔”對平移的意義很有見地,他說,應該跳出平移看平移,不要看做單純為城墻讓路,“應該把展覽館平移看成是大同乃至山西又一旅游產品,讓全國乃至全世界旅游愛好者參觀和品鑒,而絕不應該把他當做普通建筑物。就平移看平移,這件事情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