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趙婧)記者12月8日從“穆迪2015年信用研討會”上獲悉,穆迪預計2015年中國將有約2.8萬億地方政府債務到期。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要解決債務問題,當務之急是化解巨額存量債務,2014年債務利息支出就占新增社會融資的逾50%,嚴重影響經濟運行質量和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存量問題比增量問題更加嚴重。從2009年以後,我國進入了一個相對比較惡性的債務周期,地方政府包括企業部門的杠杆率提升後,投資的項目難以產生預期的回報,沒產生足夠現金流來覆蓋投資。”興業證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高群山介紹道:“因此只能通過更多的借新還舊去滾動債務。我們測算,2014年債務利息支出在新增社會融資中的總占比達到53%左右。一半的社會融資增量都要用於利息支出。”
值得關注的是,在存量地方政府性債務中,風險大小也有所區別。
由於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平均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50%左右,如果某地前期房價飆升,大量土地作為抵押物進入整個信用市場,而接下來若房價有較大下行壓力,則當地的財政收入會面臨較大壓力。
就城投債而言,省市級的城投債相對比較安全,區縣級的風險較大。2010年到2013年,縣級城投債增量最高,其財政收入、獲取資源的能力是各級政府中最差的。高群山介紹稱,包括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表示,銀行對市級平台相對是比較寬容的,願意提供後續信貸支持,但是對縣級平台公司的信用支持在不斷收縮。
穆迪地方政府與公共機構部董事總經理David Rubinoff告訴記者:“造成當前債務問題的根本因素主要有四點,一是地方財政收入與支出不協調;二是基礎設施需求強勁,城鎮化快速推進,同時2009年至2011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實施經濟刺激計劃;三是禁止地方政府直接借貸;四是地方政府投資和借貸的動機不合理。”
目前,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均意識到了債務問題的嚴峻性,希望通過市政債對接純公益項目,當然這個比例會比較小。更多是希望把地方政府現有融資平台清理之後,通過引進社會資本的PPP模式進行融資,把具有一定營利能力的項目從地方政府平台中剝離出來,從而將地方政府從第一投資者變為社會福利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