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sphere 展廳全景,展覽結構和概念來源于自然歷史博物館
一個老牌時裝品牌每季推出的作品累積起來,絕對夠開一間博物館。近日,Prada 就在香港中環 4 號碼頭設立一間臨時“博物館”:Pradasphere。展覽以博物館的概念和形式,將 Prada 過去 30 多年的作品逐一展示,讓大家探索品牌的創作宇宙。
猶如復雜軌道上,眾多天體組合而成的專屬世界,一個不斷自我創新、精雕細琢、高尚的追求與原始的誘惑共存的世界;在這里,理想與虛榮相互抗衡,睿智與激情相互碰撞,時尚與幻想相互融合。歡迎來到 Pradasphere。”這首如詩一般的介紹抽象卻完美地闡述這次展的一個概念—作為 Prada 的一部發展史,Pradasphere 展覽于 5 月在倫敦首次亮相, 盡數呈現繆西婭·普拉達(Miuccia Prada)、她的工作室及其合作者們在相互交織關聯的諸多領域中的執著追求—從時裝與配飾到藝術、建筑、電影和文化等。Pradasphere 展覽的核心理念定位于美學、品位、裝飾、性別、浮華和權力。這些主題在多元化的設計中反復被創作、呈現。Prada 作品不僅是一次審美之旅,也是通過時尚作品而進行的一種批判;但同時它也是一種對精致作品與手工技藝的大膽禮贊、一首對罕見精美制作工藝的贊歌以及對敢于打破傳統習俗的時尚人士的全心全意的支持與認可。
展覽由 Prada 創意總監法比奧·贊貝納迪(Fabio Zambernardi)策劃并與紐約設計師兼作家邁克爾·洛克(Michael Rock)及其工作室 2×4 合作。接受采訪時,邁克爾解釋這次展覽并不是一個回顧展,而是透過品牌的珍藏作品帶領大家了解和探索 Prada 的創作宇宙。
他甚至透露,展覽的結構和概念來源于自然歷史博物館 ,而整個構思更源自恐龍展。“構思展覽時我們在翻閱不同相片,當見到一張博物館恐龍化石展覽的相片時,非常喜歡這種井井有條和細致的分類,因而構思了這個博物館的概念。”他還表示,“這是一個主要通過展品講述的故事,因為設計是世間一種創造的方法,而且這些展品也都十分非凡卓越,無論從感官表現方面還是剪裁設計方面均以非常直接的方式闡述了對身體,特別是女性身體的態度。”
展廳中央是將 Prada 30 多年來的設計分為 6 個創作主題逐一展示,分別是現代主義(Modernity)、圖案裝飾(Figuration )、歐陸主義(Continentalism)、動物元素(Animality) 、奢華主義(Excessivity)以及兩性主義(Femasculinity) 。來自不同年份的服裝通過相同主題集合在一起,并沒有顯得格格不入,相反感覺和諧而連貫。 除此之外,展覽還包括 Prada 歷代珍品、以不同主題詮釋的精品鞋履和手袋、精致織物和材質的樣品、Prada 歷史墻、歷年短片放映室、建筑設計項目介紹以及一個出版物的文庫。
作為策展人之一,邁克爾表示,Pradasphere 展覽不僅代表著一場美學之旅,也是對時尚體系的一次深刻探究。“它還是一場對精致作品和手工技藝的大膽禮贊、一首對精美制作工藝的贊歌以及對那些勇于打破傳統習俗的時尚人士的全心擁抱。”
對話邁克爾·洛克:從未看透過繆西婭·普拉達
B=《外灘畫報》
MR=Michael Rock
B:在你看來,Pradasphere 不是一次回顧展,那它是關于什么的展覽?
MR:它是一場關于描繪 Prada 現狀的展覽。當然,無論何時,當你在談論某樣東西是什么,或者從何而來的時候,總是會想到一些讓人興奮而愉悅的過去—所以我們也有在探索歷史,但是是將歷史廣泛地滲透到每一件事物中去。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很出彩的東西,但我們不會把它們全部都展示出來,因為我們著重于展現我們的設計理念和現在公司的發展狀態。
B:繆西婭·普拉達一向不會過多解釋設計理念,可為什么這次她卻決定通過這個展覽展示近 30 年來的設計?
MR:我覺得首先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解釋她是怎樣去做設計,或是她創作時的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她想讓大家多了解 Prada,對她而言,她更感興趣的是將服裝以一個猶如自然博物館的方式呈現—我們把這些服裝都稱為“標本”,就如同你在自然博物館里能看到恐龍的骨頭,但在 Prada 的世界這些就是鞋和包!
B:你和繆西婭·普拉達合作了十五年,你們的合作關系是怎樣展開的?
MR:我們的合作開始于建筑學方面的討論。我和 Prada 的項目合作起始于 1990 年代。最初是為紐約的一家店鋪做視覺陳列,我和她待了很長時間。過了不久,我們便成了非常緊密的合作關系。之后,我們于 2011 年在北京舉辦過時裝秀,還有 2012 年的東京時裝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今年春夏的秀場,我們把街頭藝術融入設計中去。我認為 Prada 一直以來都是與眾不同的,因為我們總是在著手一些不同的事情,總是做一些不一樣的項目。
當然,我的另一個身份還是一名作家,為了這個項目我還特意創作了一本書,其中涉及了關于這次展覽的一些花絮,非常棒。
B:作為一個作家,你是怎么通過文字展現這些衣服和展覽的?
MR:我給每一個櫥窗寫了一段文字,然后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定義每個櫥窗應該有怎樣的稱呼。譬如“Femasculinity”,作為女性化和男性化的組合,來呈現 Prada 女士借由男裝女裝不同的設計風格來探索女性和權利的問題。隨后 Prada 女士和 Prada 的創意總監法比奧·贊貝納迪一起來挑選他們認為合適的服飾,展覽里的所有東西都是他們親自選的,而看完這些以后我覺得文字也需要修改,所以這個很有趣,從文字轉移到視覺上的效果,又再回到文字。
B:所以,你是如何看待你們這一段關系?親密朋友還是事業伙伴?
MR:我們是一段非常專業的關系。
B:進門是 Prada 創始人馬里奧·普拉達(Mario Prada)的收藏品,你是如何把傳統和現代相結合?
MR:過去其實并沒有過去,它依然存在于當下。展覽中櫥柜的設計與 Prada 首家店鋪里的那些一模一樣,看起來像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展覽館。但櫥柜里面的服飾不是簡單地按年份來排序,而是根據它們所詮釋的理念。這樣就會有 25 年前的一套服飾擺在當季的設計旁邊。大家都覺得Prada每一季的設計風格會大改。雖然從設計角度來說可能每季都有大不同,但從衣服背后的理念來看,她的設計有很大的延續性。特別是今日網絡那么發達,沒有什么是會消失的,因為它永遠在網上存在。
Prada 女士向來會以歷史素材為靈感,但以非常現代的方式對其詮釋。她也熱衷于和導演、建筑師等其他創意領域的人合作,其中一些成果也在展覽當中呈現。展廳一半是關于時裝是怎樣被創作的,另一半則是創作之后它又怎樣以其他方式延伸到現實世界中去。
B:當你回顧 Prada 的歷史,你是怎樣定位自己的項目的?
MR:你正在試圖把 Prada 往我身上靠。你知道,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有這樣一段經歷是非常精彩的—就像一段和Prada 女士以及她的公司已經訂婚發誓的關系,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段非常難忘且珍貴的經驗。我們總是有一些獨特的項目去研究,譬如出一本書,拍一部電影,或者辦一個展覽,無論是做視覺陳列還是組辦一個博物館,我們都會用到所有的技能,還有各種不同的元素。我們曾經在威尼斯辦過一個展出,那是一場關于聲音的展,和現在是完全兩個事情,我們可以一直著手不同的項目,這很棒。Prada 女士也一直保持著她的實驗性精神,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方向。
當然,我從來都沒有看透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