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 據新華社報道,“為避免地方繼續采取粗放式發展模式發展經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中央劃定‘三條紅線’。”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鄖文聚日前透露。他在2014(冬季)崇禮中國城市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央將以城市增長邊界紅線、基本農田數量紅線以及生態紅線,倒逼地方集約用地。
日前,國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王守智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發布會上透露,目前我國城鎮低效用地占40%以上。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說,我國城市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下問題。他認為,我國城市用地中,總體來看,住宅用地效率並不低,但是我國工業用地效率低的局面難以改變。數據顯示,我國工業用地平均占城市總用地面積40%至50%,高於發達國家20%至30%。這意味著,工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是提高我國土地利用率的關鍵。
此外,除占地面積畸高外,工業用地單位產出卻十分低下。鄖文聚表示,2002年,國土部曾對我國工業園區的產出強度做過調查。調查顯示,341個國家級的工業開發區,它的產出平均強度每公頃1.3億元,最高是廣東的沙頭角保稅區一公頃24.9億元。省級開發區1210個,它的產出強度是0.5億元。這意味著,廣東沙頭角保稅區公頃產出是省級開發區平均產出的近50倍。
“長期存在低效用地的原因,是價格杠杆沒有很好利用。”鄖文聚認為。他具體分析認為,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征地成本低下,另一方面則是為招商引資以行政手段降低地價。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也表示,地方過去發展模式多靠攤大餅式發展,利用房地產補償工業用地。“部分地方為招商引資,甚至無條件贈予土地。有的為給企業留下良好印象,對路網、陸地、植被進行大量投資。”
李鐵認為,在土地稀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資難度加大,將對提高工業用地使用效率形成良好的倒逼機制。“例如,現階段房地產發展出現瓶頸,新提供的土地出讓指標大量減少,預期土地收入斷裂,地方融資被阻,在此背景下,地方將被迫一改過去‘高成本’招商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鄖文聚也表示,中央將以城市增長邊界紅線、基本農田數量紅線以及生態紅線,倒逼地方走向集約用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