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布依族簸箕畫

2014-11-03
来源:香港商報

一個個簸箕畫在墻上,像歐洲的藝術花環

  在貴陽烏當區新堡鄉的一個布依族村寨,位於烏當阿渡河畔的渡寨,以「播娜摩」簸箕畫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民間藝術享譽國外,整個村子里無論大人、小孩均會繪制簸箕畫,民間藝術氛圍濃厚,被授予「高原畫鄉」美稱。簸箕畫藝術更是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渡寨曾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農民畫之鄉」。香港商報記者 黃慶松

  「高原農民畫」之鄉

  簸箕,一種農具,用作簸去稻米中的雜質和空殼,也用來晾曬食物。而簸箕已經從實用走出來,走上了美的殿堂,渡寨村的農民在簸箕上面創造了藝術的天地,生活的畫卷。

  古時候的布依族人,用簸箕來盛放旙粑,他們將打好的旙粑捏成各種形狀,或捏成人物、動物、花卉等,放在簸箕里,然后再撒上顏色,最后取出旙粑,在簸箕里就留下了好看的圖案,這就是最初始的簸箕畫。渡寨村簸箕畫家家有,人人會,還出了幾個農民藝術家呢!1992年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高原農民畫」之鄉。

  渡寨坐落於阿渡河畔,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寨子,是進入香紙溝風景名勝區的橋頭堡。一進寨門,就能看到了簸箕畫家家有的情景,有的擺放在地上,有的掛在牆上。最典型的是寨門口的第一家,姓韋。一進院門,只見高房大屋門前,兩三個老人悠镕地坐在哪里,和他們打過招呼。我們到他家的大房大屋里走了一圈,那的確是一個藝術之家,根雕、剪紙、編織、木貼畫、書畫,仿佛進入了一個民族藝術博物館。

  記者向韋老人家了解簸箕畫,他風趣地說:「你可是找對人了,我就是搞這個的,從小就會,他們都是我教的!」他說的他們是指他的兒子們。「三個兒子都會搞這些,二兒子還是西南美術學院畢業的。」老人言語間有幾分驕傲。老人告訴我們,順著進寨的大路邊,有一面長牆,一直通到寨子里面的鳳泉邊,牆上面都是簸箕畫,是他們現在典型的簸箕畫。

  兼具現代與古樸創作風格

  隨后,我們順著進寨的大路,看到的是一條100多米長的簸箕畫藝術牆。

  「牆」隨路邊的房屋、土坎的變化而變化。大大小小的簸箕畫被搬到了牆上,成了一個個浮雕。一個個簸箕畫在牆上,像歐洲的藝術花環。簸箕里的畫色澤鮮豔,主要是紅、黃、藍、綠、黑色幾個顏色,它們對比鮮明、強烈,耀眼奪目。當看到一幅祭牛圖時,我們都站住了腳,有人說「這牛,就像畢加索筆下的牛,抽象而神似!」又有人在說,「看!這里的是一個系列,就像連環畫。」大家都興奮地對這些簸箕畫加以詮釋,感嘆這些畫太有生活色彩。它將生活、生產提升到藝術,它以藝術的形式展示生活,手法新穎,創作風格古樸中卻具有現代藝術手法,淺顯中又蘊含深刻寓意。

  展示對生活的靜思默想

  我們在鳳泉喝了甜美清爽的泉水,一直往下,走到阿渡河邊,過了橋,又到了一個簸箕畫的天地。這個「屋」是在阿渡河邊的一座新建的干欄式建築,門前正熱鬧,見到記者一行的到來,羅老師高興的帶我們進了他的「簸箕屋」。一進屋里便看見屋全是簸箕畫,有的靠牆放在地上,有的卻放在架子上。最有風采的是屋里一面牆上的簸箕畫,大大小小,小的只有湯碗大,大的要兩三個人抬。最有趣的是一個四五人抬的大簸箕畫,背上背了六個小的簸箕畫。

  羅老師告訴記者,這些畫都是他家兩兄弟畫的,還有好多沒有擺出來。羅老師說:「我們的畫一般都沒有名字的,繪畫也好欣賞畫也好,需要的是想象,有了名字反倒把畫限制了,畫就應該讓人自己去感受!」他普通的一句話,卻說出了藝術的真諦。

  從村口到鳳泉這一「牆」的簸箕畫有60多幅,堪稱藝術的畫廊。經過這一路簸箕畫藝術洗禮,記者更深地理解了「繪畫是思想的寂靜,視覺的音樂」這句話的含義,這里展示的就是農民藝術家們對生活的靜思默想,而表現的又是生動歡快的鄉間民樂。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