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历為道教專用之历紀,在演變過程中又被稱為六十花甲历、華胥历、華历、伏羲女媧历、甲子历、黃帝历、黃历、夏历、農历、農历、周历、中華历、中历。
道历是以黃帝六十甲子紀年,傳說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占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历之符號。具體制訂历法時,需要一個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就叫做历元。如公(西)历的历元是以耶穌誕生日為起算時間;華夏民族的農历,是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為历元。《太乙數統宗》就有記載稱:「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天心氣運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金木水火土等五星)聯珠,皆合於子,是為上元。」每年冬至為一年之始,朔旦為一月之始,夜半子時為一日之始,甲子日為干支記日之始。
唐朝時,李唐皇室曾尊老子為道教教祖,并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1300年)為道历之開始,但宋以后,仍以黃帝紀元為用。而現在的道教齋醮道場中,所用表奏文牒等,皆書以天運甲子之歲,因對神明故不用道历紀年。
道历的計算方法:因公元前2697年為黃帝紀元開始,所以用公元前紀年2697年加上西元紀年。如今年是公元2014年,等於道历的4711年(2014+ 2697 年=4711年)。(北京白雲觀《中華道教百問》供稿)
北京白雲觀監院 李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