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1

制度改革「大戲」開場自貿試驗推廣需時

2014-04-03
来源:香港商報

  市場高度開放、貿易投資便利、監管高效便捷,讓自貿區成為各地競相爭取的改革「紅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好、管理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可复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并開展若干新的試點。」受此鼓舞,持續逾半年的自貿區熱,在本屆兩會上持續發酵,各地紛紛高調亮出各自戰略,抓緊時機為尚未獲批的自貿區造勢。似乎一場以自貿區為支點的改革「大戲」,即將全面開啟。不過專家提醒,中國地情各异,上海經驗并非「萬能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惡性競爭。

  自貿試驗被譽改革第四浪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報告在回顧2013年工作時強調,「推動開放向深度拓展,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另一處的表述是,「建設好、管理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可复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并開展若干新的試點。」這是中國政府首次明確證實將在上海以外進行自貿區的「新試點」。

  有分析指,中央之所以在上海自貿區的名稱前冠以「中國」二字,就是希望在上海自貿區經驗成熟后,擇機將其推向全國。具體路徑則是在總結上海經驗之后,開展若干新的試點,其中應既包括上海自貿區本身的試驗範圍增加,也包括新的自貿區的數量擴圍。「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主要是通過制度創新,釋放制度紅利和開放紅利。到目前為止,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初步的評估是正面的。」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如是表示。

  事實上,自去年上任后,李克強總理便開始踐行將其市場理念:放開管制、放開准入、放開市場,而這一切的代表作就是上海自貿區。考察李克強的經濟思想,這塊「試驗田」是個實實在在的活標本,自由貿易引入的增量改革,切入口雖小,阻力亦小,示範意義卻不可小覷。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日前評論稱,自貿試驗區是36年改革開放的第四波浪潮,是中國一次前所未有的「自我開放」,更是一場制度改革「大戲」。

  各地紮堆申報粵港澳呼聲高

  統計顯示,自去年9月底成立以來,上海自貿區內註冊的企業以每天約100家的速度增長,自貿區紅利正初步顯現。事實上,過去30多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一直是由點到線、再到面,最后逐步推廣到全國,從當年的深圳特區,到后來輻射整個東部沿海的新區、開發區等,就遵循了這樣的路徑。

  為爭取改革紅利,各地關於設立自貿區的訴求不絕於耳。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初全國省級地方政府兩會上,至少有26個省市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公開表示,將對接、準備或申報「自貿區」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

  3月29日,是上海自貿區挂牌成立半年的時間節點。上海將按照國務院批覆的總體方案要求,對自貿區成立半年以來的進展作第一次評估,而后確定第一批可供复制和推廣的改革成果。在這一波遍地開花的自貿區申報熱中,誰能如願以償?

  此前就被多方看好的天津和廣東似乎頗有底氣。天津市長黃興國在全國兩會期間透露,天津自貿區方案已得到30多個國家部委意見回饋,「全部贊同」,相關自貿區配套工作也已經基本準備完善,就等國務院最后批准。

  而廣東所申報的「粵港澳」自貿區則是呼聲最高的一個。作為審批主管部門的中國發改委已做積極表態。該委主任徐紹史在此次人大開幕當天的記者會上就表示,「隨着上海自貿區探索的進一步深化,我想粵港澳自貿區的申辦條件也會逐步成熟,我很願意看到早日得到批准。」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正在申報的粵港澳自貿區目前已進入徵求各部委意見階段,預計金融政策方面,將基本參照上海自貿區,依照粵港澳本身實際情况再做適當調整。有媒體報道稱,粵港澳自貿區有關申報草案預估最快6月、最遲年底獲批,成為中國第二個自貿區僅差「臨門一腳」。

  制度改革非政策紅利

  對於申報自貿區,各地心態复雜。其中既有地方的實際需求,也有對地區間新的博弈和競爭的擔憂,還有將自貿區等同於優惠政策的傳統依賴。

  事實上,上海自貿區最后落定於「要改革不要政策」,并非固有觀念中的政策特區或稅收窪地,而是簡政放權,創新管理制度。未來擴點,目的也是要通過自貿區擴點,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更好利用外資,促進經濟發展。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自貿區的目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外,應對全球貿易競爭,探索開放新路徑;二是對內,以開放促改革,轉變傳統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因此,自貿區戰略實質是改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而非經濟增長,自貿區并不一定能成為未來地區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

  因此,不能把設立自貿區想得太簡單,當作「萬能貼」。要設自貿區,先要讀懂自貿區。若出發點不對,引導不力,一哄而上,就可能陷入「跑馬圈地要政策,招商引資拉經濟」的老路。這樣的自貿區沒有價值,也不是改革的本意。

  不同地區有不同優勢,每個地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肩負的使命也應該有所不同,須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界亦普遍認為,其他自貿區若想獲批,應提出相應的側重點和區域特色。總理所說的「未來能夠形成可复制、可推廣的新制度」,這句話很有道理。

  香港商報記者 顧安安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